刘奇葆:天府新区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成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3: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张建
8月10日,围绕国务院今年4月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下称《规划》),四川省政府正式吹响号角。与此同时,目前仍待字闺中的西部第二国家级战略新区——成都天府新区也终于浮出水面。
在当日上午举行的四川省贯彻实施《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葆透露,在《规划》中起着引擎带动作用“双核”之一的成都天府新区将随之启动建设。
刘奇葆首次透露,成都天府新区将契合成渝经济区的空间发展走向,以成都为起点向东南纵深发展,整体规模达1578平方公里,涉及37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城镇规划建设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600万到650万人,相当于再造一个新成都。而依托产业,该区域预计将成为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成都政府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天府新区规划编制完毕后已上报国务院,年内有望获得正式批复。
总规面积达1578平方公里
据记者了解,此前,对于这一国家战略新区规划,四川省政府一直鲜有细节披露。《规划》对其的表述,也仅是一个大概的定位 ,即“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
就具体的空间布局而言,此前市场有传言是成都向南、向北两个方向发展版本的发展方向,而如今的规划,则有着明显出入。刘奇葆透露,天府新区将自成都向东南方向延伸发展,与成渝经济区发展走向保持一致。总体规划面积将达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占到1293平方公里、资阳占191平方公里、眉山占94平方公里。
对于区位空间的选择,四川省方面有着诸多考虑。刘奇葆表示,东南方向属于丘陵地区,可尽量避免对成都其他方面平原地带耕地的占用,且土地成本不会太高。此外,该地区离龙门山断裂带较远,产业发展也更为安全。而与成渝发展也颇为契合的是,东南方向也正好处于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走向带上。
“南面有高新区的IT、东面有成都经开区的汽车制造等,还有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等等都是相当成熟而且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成都发改委一位与会人士说。
与此相迎合的是,刘奇葆同时表示,要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四川省政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将以省长牵头成立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以及建设委员会,使得新区整体良性发展。
成渝经济区的“双核”战略
如两江新区之于重庆,天府新区则是四川落实《规划》的重要棋子。在《规划》中,二者被定位为成渝经济区的“双核”引擎。时至今日,尽管天府新区规划目前仍在等待国务院批复,但以成都为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带,已经逐步成型。
“《规划》内涵丰富,有较高的‘含金量’,不仅有重大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等等实实在在的支持,而且注重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在统筹城乡、保障民生、资源开发等方面蕴含着许多政策机遇。”刘奇葆如是说。
在他看来,成渝经济区,作为全国18个主体功能区规划之一的重点开发区域,有着不同于其他区域规划的显著特点:除了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外,更是一个跨省市、“双核”带动的规划。
“从政策上看,有国家和省级‘十二五’规划纲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诸多政策叠加,覆盖面广,可行性强。”四川某发改委人士也认为,比较国家目前现阶段的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整体规划亮点突出,对产业落地,项目推进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堪称区域规划的收官之作。
刘奇葆称,《规划》安排了一大批支持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点项目。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加快项目落地,把规划内容转化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支撑作用的项目和工程。
“要认真梳理规划所列的政策和项目,形成项目表,以项目为抓手,加大已明确项目的争取力度,主动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工作联系和跟踪衔接,抓紧启动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形成声势。除此之外还要及早开展项目论证和储备。”谈及如何让规划落到实处,刘奇葆如是表示。
显而易见,如今的《规划》已成为推动川渝两地经济快速的催化剂。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速逐渐超越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等优势更加凸显”等大环境也使得成渝经济区跨区整体发展开始向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方向靠近。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强川渝合作方面,刘奇葆着重提出,要强化“一体化”的发展观、“一盘棋”的大局观、“一条船”的奋进观,即在相互融入中创造区域优势;在相互支持中实现共同利益;在相互协作中肩负历史使命。
前述发改委人士对此深表认同。他认为,成渝经济区的跨区特点,必然要求两地合作上的紧密,这对于整个经济区乃至西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制定区域规划的难点。这也基本上融合了其他区域规划的诸多经验,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