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国牧区再定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03:1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

   本报记者获悉,第二次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将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召开。国家将对牧区发展做出新的定位。

   而根据国务院8月9日发布的《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等13个省区在内的牧区,将力争在2015年基本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并完成草地的确权工作。

   草地确权艰难前行

   “《意见》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草原的确权问题。”内蒙古一位官员对本报表示。

   《意见》指出,建立地方政府草原承包工作目标责任制,力争用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草原确权和承包工作,实现草原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保持草原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011年5月16日国土部、财政部、农业部宣布:“中国将在2012年底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全覆盖。”但这一目标要在牧区实现难度尤其大。

   “内蒙农区、牧区土地登记确权的不到 1%。在这样差的工作基础上,在未来5年实现全部确权,其难度可想而知。”前述内蒙古地方官员对本报表示忧虑。

   实际上,牧区土地产权问题早已是不少地方的痼疾。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11日和15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旗、阿巴嘎旗分别发生煤矿工人与当地牧民、居民冲突事件。有专家认为,这两个从表面上是草原开矿企业因环境污染与周边牧民、居民产生纠纷的单纯案例,而根本原因为牧区土地产权不明。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张云华调查发现,有相当比例的草场并不适合确权到户,如果硬要“一刀切”确权到户,只能是形式上的操作,结果必然会给实际的畜牧业发展带来问题。

   在承包方式上, 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民族关系处副处长、调研员胡敬萍认为,应支持草原承包方式的多元化,既可以承包到户,也可以联户承包,或者集体承包。

   生态目标和游牧民定居问题难解

   同样引起外界关注的,是《意见》提出的牧区的生态目标和游牧民定居问题。

   如,2015年,基本完成草原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初步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势头得到遏制;基本实现游牧民定居。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牧区研究专家对本报记者分析,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难度很大。

   实际上,尽管中国已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拥有4亿公顷天然草原,但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达到43%,严重退化草原面积则超过1.8亿公顷。

   该专家认为,草地生态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单纯靠一些环保政策就可以解决,“虽然保护草原生态的口号一喊再喊,但为什么会越来越差,这背后的体制性原因值得反思。”

   “从定居目标来看,意愿是好的。”该专家分析,“但问题是财政力度是不是够?这中央能拿出多少专项拨款,地方又能进行多少配套,这样的政策急待明确,否则就是空头支票。”

   记者了解到,中央财政此前曾下拨17亿元,主要用于新疆、内蒙古、西藏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建设。

   但内蒙古一位地方官员对本报表示:“此前的中央财政并不能满足地方的需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