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优先发展园林绿化 切实打造公园之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14:08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文图/ 深圳市城市管理宣教中心

  短短30年,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在城市的超常规发展过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兴城市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深圳始终获得了优先发展。近几年我市全面提升绿化品质,打造动感绿都,一个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公园绿地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公园之城轮廓初现。截至2010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04%,绿地率为39.15%,人均绿地面积16.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74.6%。

  形成复层混交的植物配置,创造深圳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我市坚持发挥生态效益、营造地域特色,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道路绿化体系。在城市主干道两侧建有30~50米宽的绿化带;在次干道两侧建有10~30米宽的绿化带。同时,利用植物造景,构筑以地带性植物为主,兼种各种落叶、开花和香味乔木的道路绿化植物配置体系。大尺度、大绿量、多物种、全覆盖已成为深圳道路绿化的特点。全市道路绿化推广率100%,林荫路覆盖率95%,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9067。

  拓展三维立体绿化,扩大城市绿量

  通过拆迁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空中造绿等各种途径,拓展绿化空间,构建城市“凌空风景线”。深圳率先颁布实施了有关屋顶绿化的政府文件《深圳市屋顶美化绿化实施办法》,出台了《屋顶绿化设计规范》,鼓励住宅区和业主积极进行屋顶绿化。目前深圳的立交桥、人行天桥绿化覆盖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构筑的三维绿化生态体系逐步确立。为了充分发掘道路绿化潜力,近年来我市滨河大道、新洲路等交通干道的水泥中央隔离墩或金属护栏均改造成中央绿化分隔带,对水泥硬化的渠化岛也尽可能改造成“绿化岛”。如北环大道全长19.5公里,在改造时将原来1.4米宽的水泥中央隔离墩改造成近3米宽的中央绿化分隔带,种植市花簕杜鹃等植物,既提高了整体景观效果,扩大了绿量,又起到了防眩作用。

  打造公园之城,精心构建“郊野(森林)公园-市政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需求的增长,我市公园建设也步入了高速发展期。至2010年底,全市有各类公园683个,总面积达205.4平方公里。我市以市政公园为基础,加大了综合性城市公园的建设力度,以提高市民游憩、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品质。深圳湾公园、儿童乐园等一批新公园陆续建成开放。与此同时,我市向外发展郊野公园,将背景山林、近郊山体建成郊野(森林)公园,已规划建设凤凰山等郊野(森林)公园25个;向内拓展社区公园,多年把它列入市政府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现全市已建成社区公园594个。

  实施精品工程,丰富文化内涵,营造“一园一特色”

  全市各大公园力求发掘出与众不同的亮点,形成各自的特色,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城市公园。2008年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莲花山公园、仙湖植物园被评为国家重点公园,2009年人民公园被评为世界月季名园,梧桐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去年我市以“园中园”的形式建成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园,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参观,并种下纪念树。为了传承和弘扬公园文化,创办了公园文化节,推动公园文化多元发展。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举办了“公园文化节”,累计吸引了1500万市民参与,公园文化节已成为“深圳市民的节日”,成为深圳市的品牌文化活动。同时,积极推进公园的精细化管理,在全市开展了“星级公园”创建评比,制定并实施了《深圳市公园星级评定办法》,目前有9个公园成为五星级公园。

  绿中求美,营造出花团锦簇的城市景观

  为营造热烈祥和的城市气氛,我市多层次构建鲜花廊道,在城市重要门户、主要道路、城市开放空间等场所系统配置增种桂花、紫薇、市花簕杜鹃等乔、灌木花卉,适当点缀草本花卉,形成季相分明、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色彩缤纷的街道界面,营造“一路一景观”的道路绿化品牌。此外,还举办了各具特色的花事活动,如莲花山公园的市花展、洪湖公园的荷花展、东湖公园菊花展等,带动特色花卉景观的营造。

  大力发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提升资源再利用水平

  积极探索在园林绿化中使用清洁能源和促进资源的再生利用。在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建成了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安全运行7年来累计发电648万度。2007年在原建筑垃圾填埋场的基础上,建成了占地面积31.26公顷的大沙河公园环保公园示范项目,园内园道、园灯、厕所等所有设施均采用节能和环保材料。目前,全市在各类广场全面采用并推广地面透气透水性铺装,建成区道路广场透水面积的比重达到51.6%。我市还积极调整公园内的灯光照明系统,在东部华侨城旅游开发区和梧桐山风景区、大沙河公园、海山公园等建成了太阳能和风能互补利用的园内照明灯。在确保公园安全运营的情况下,开展月光照明活动,有效减少城市光污染,以及非自然光源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调整绿地的植物群落结构,促进园林养护作业的低碳生产。以地带性植物为主,广泛采用抗性能力强的植物,将游憩绿地模拟自然生态群落,营造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植被生态系统,大幅度减少了浇灌、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作业。

  建成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中心,集中收集处理园林绿化作业中产生的树木枝叶,年处理能力达26万立方米,不仅减少占用垃圾填埋场的库容,还变废为宝,利用园林绿化的废弃物进行堆肥,使整个园林绿化生产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循环。

  将河流环境整治与公园建设相结合,建立多处人工湿地,重现城市天际线倒影,建成独具河湖一体景观效果的自然景观。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河道的绿化率已经达到了85%,原特区内主要河流基本达到水清、岸绿、比较生态的目标。

  提高绿地综合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绿地地下空间,在中心公园地下建设了地铁停车场,市民广场地下建成了大型停车场和大型购物广场等。

  发动公众参与,实现全民绿化

  园林绿化工作中,我市不断提高市民的参与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绿化活动。2011年我市结合纪念全民义务植树30周年和迎大运绿化提升活动,组织发动广大市民在社区、单位和自家窗台、阳台上大力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开展了捐资认种、认养公共绿地等各类活动30多场次,参加人数42万人,义务植树126万棵,接收社会捐款2.98亿元,61家企业和500多名市民认养公共绿地3万平方米。以评选“园林式、花园式达标单位(小区)”为抓手,提高小区绿化、单位附属绿地水平,截至2010年底,全市累计达标单位(小区)达2387个。

  深圳园林绿化的发展,使市容环境更加优美,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城市空间日渐宜居,市民生活日益幸福。为巩固和发展成果,我市已制定了《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领》,提出了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战略思维,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城市发展质量,以创新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以和谐发展建设民生幸福型城市,以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特区一体化,以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圳正在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