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百年江南造船的巨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14:24 来源: 上海国资

  口述: 龚汉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采写: 上海国资记者 李魏晏子

  采访时间: 2011年6月

  惜别具有百多年历史的旧厂区,进军中船长兴造船基地,江南同时脱胎换骨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企业,朝着中国第一军工造船企业的目标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也是江南造船党组织成立70周年纪念日。江南不仅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产业工人的摇篮,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播火地,中共早期革命先驱蔡和森、第一个产业工人党员李中都诞生于此。

  江南建厂已有146年,经历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不同历史阶段。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海军江南造船所、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直到现在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几经更名的风云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烽火年代的江南

  江南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建于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当时的清政府发起了以购买和仿造外洋船炮、加强军事实力为中心的洋务运动,先后兴办了一批现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就是办得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企业。

  刚建厂时,最早的工人都来自于美商旗记铁厂的华籍工人和原由丁日昌、韩殿甲所办的两炮局工人。到1904年时,其13个分厂加上工程处,全部生产人员共有2913人,是当时中国近代工业中人数最多的一家工厂。

  到了江南制造局后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1905年4月,局坞正式分家。制造枪械军火的兵工部分对外仍称“江南制造局”。船坞部分改名为“江南船坞”,转向商业化经营。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了。在各地革命军纷纷起义的声浪中,上海革命军也很快包围了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当时,清军死守制造局大门,革命军攻势受阻。就在相持不下的关键时刻,靠近木栅路障的江南船坞木工厂工人莫宽、何沛、叶辛等8人挺身而出,一举拆除了木栅,并为革命军带路,进入军械库和火药库。看到革命军已经进厂,其他工人也都放下了工具,跟着队伍一起冲进军械库,拿起枪支、刺刀,与革命军一起夹击顽抗的清军,清军被迫投降。

  辛亥革命胜利后,江南船坞的工人积极守卫工厂,维持秩序,没有使船坞遭到破坏;同时,迅速恢复了工厂的生产。1912年5月,江南船坞改名为江南造船所。

  1925年,“五卅”运动后,江南的工人们和自己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联系,首次接受党的直接领导,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取消包工制”的斗争口号。1927年,当时控制江南造船所的北洋政府海军投降了国民政府,这一时期的江南称为“海军江南造船所”,是国民政府海军的主要造修船基地。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当时的造船工业,除了几家外商船厂外,所有的中国船厂都落入敌手,江南也未能幸免,被占后改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侵沪日军的残酷统治和暴行,激起了广大工人的民族仇恨和反抗。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上海地下组织选派了几名共产党员潜伏进入江南造船所,领导工人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抗战时期,江南发生的两件事更是震惊了整个上海乃至全中国。

  一是“民生”号事件。当年江南的工人们曾为国民政府海军建造了一艘双螺旋浆浅水炮舰——“民生”号。“一。二八”中日淞沪开战后,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滞日军,将它沉没在长江中堵挡水道。后来,日军把炮舰打捞起来,拖进江南造船所要工人修理。谁知,爱国工人暗中将这艘炮舰拖运出来,又沉入了江中。

  二是“出云”舰事件。“八一三”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时,外白渡桥附近停泊了一艘日军主力舰,名叫“出云号”,对抗日军民进行了猛烈的炮轰。义愤填膺的江南工人决心拔掉这颗钉子。当时有个名叫王荣的技术员,经过反复研制,造出了几个水雷。8月16日晚上,他叫上其他几位爱国工人,组成一个“特别行动组”,趁日军不备之时,用水雷将“出云号”船尾炸去了一大块,这件事对日军打击不小,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1941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江南造船所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造船部支部,这也是船舶行业的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不久,江南造船所第二个党支部——中共造机支部以及江南造船所党总支也相继成立了,并吸收孙增善等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党组织。江南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巩固和壮大了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力量,它领导的一系列巧妙灵活的对敌斗争,有力地支持了抗日前线。

  到了解放战争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刻,蒋家王朝风雨飘摇。1949年4月25日,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下达了将江南所迁往台湾的命令,所内重要设备、精密仪器、贵重材料,以及技术人员全都不留,并准备对工厂进行破坏。

  江南的地下党组织领导全厂开展“反疏散、反搬迁、反破坏”的护厂斗争,竭力留住人才、保全设备。已经担任生产处长的王荣,机智地以废图纸充当好图纸骗过国民党士兵,将26000多张贵重的造船图纸保留了下来,成为新中国发展造船事业的重要技术资料。在代所长林惠平等大批上层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说服下,船体、轮机、内燃机等厂的主管工程师全部留下,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没走。

  气急败坏的国民党当局下令全面破坏江南造船所。5月21日当晚,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人员准备洗劫仓库物资,炸掉所有机器、船坞、吊车等一切重要设备。江南地下党组织早就料到了敌军这一手,布置大家尽量将可以拆开的机器设备全部分散,全力保护江南财产。三座船坞是工厂的命根子,也是国民党破坏的重点。经过周密的布置,工人们事先早就将船坞都放满了水,等到敌人要放炸药时,开抽水机的工人一个都不见了。敌军面对满坞江水无能为力,只好在闸门上半截摆上炸药一炸了事,船坞基本上都保住了。

  新中国,新江南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毅签发了第一号军管令:收复江南,就此江南获得了新生。1953年,新厂名“江南造船厂”正式诞生了。

  在江南的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近百个“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厂”。比如:近代中国的第一门炮、第一桶无烟火药、第一炉钢、第一架水上飞机等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江南厂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并培养了一批“新江南人”,创下了更多的“中国第一”的纪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南厂造出了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潜艇和护卫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第一批航天测量船“远望”系列科学考察船队、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的“青岛”号新型导弹驱逐舰、中国第一条跨海峡火车渡船、中国第一艘液化石油气船等新纪录连连都在江南厂诞生。此外,江南造船厂还承担完成了南浦大桥、卢浦大桥、上海大剧院、国家大剧院、鸟巢等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建筑的钢结构建设项目,为这些宏伟壮观的筋骨打上了江南的烙印。

  1996年,江南造船厂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所属重点大型造船企业。进入新世纪的江南,为我国航天发展史续写了辉煌的一页:建造了 “远望5”号、“远望6”号,使“远望”家族顺利地实现了更新换代。“远望”号系列船50余次执行航天测控任务,成功率达100%,累计航程100余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约55圈。特别是我国成功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过程中,整个“远望”船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年底,江南造船公司建造的169、171舰还参加了索马里维和以及亚丁湾护航任务。

  在搬迁中脱胎换骨

  2002年12月,中国获得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世博会浦西园区位于江南原址上,为了全力支持世博,同时也因为江南原址现有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为此,公司作出了艰难而又明智的决定:转战长兴岛,开始第二次创业。

  2008年6月,江南惜别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旧厂区,进军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同时脱胎换骨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企业,朝着中国第一军工造船企业的目标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占地面积1217公顷,沿江岸线8公里。一期工程占地5.8平方公里,岸线达3700米,投资为153亿元人民币。建造了4座30万吨至50万吨级船坞、9座舾装码头、1座材料码头,实现造船能力450万吨。

  自踏上工作岗位始,我就与船厂结下了不解之缘。曾经亲身经历过求新造船厂的变迁、上海外高桥船厂、江南长兴造船基地的兴建。来到江南任职,正值江南面临历史性搬迁。我切身感受到当时上海外高桥船厂兴建中,所采取的“建厂、育人、造船三同步”的模式,对江南具有借鉴作用。于是,我和大家一起研究制订了“建模、建制、育人、造船、搬迁、安居”六同步的江南模式,进行统一规划。

  要搬迁清场,不得不精干主体、解决冗员,于是江南开始了辅业改制。8家企业实施非国有控股、脱离母体的改制;1家企业被外部资本收购;2家企业实施国有控股转制;1家企业分离,2家大集体厂整合搬迁和新事业中心冗员协解劳动关系。共计涉及2150名辅业职工改制分离,其中包含446名辅业职工内退和209名冗员协解劳动关系。

  最终,我们将江南原有8000多名正式员工精简到5000人,加上7000多名农民工,分三条线搬迁上岛。因为上岛后交通不便,老江南的许多员工面临住岛无法照顾家小等困难。江南坚持以人为本,推出了8项安置政策和谐分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在解决员工问题的同时,我们本着设备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为保持3年搬迁过程中,江南造船不停产,我们将江南现有约15800多台套设备分三路处置:三分之一设备搬迁上岛,三分之一市场处置,三分之一市场评估,以实物投资改制企业。同时,我们吸取其他厂家搬迁的经验,一是通过公开招标,结合区域性搬迁,打包处置设备;二是与买家提前谈好过渡的仓库;三是特别保护历史文物。

  作为百年老厂,江南还拥有大量的保密资料,在搬迁中不能遗失。我们想了个办法,所有的文件、资料和图纸都由安保部的人员亲自在现场统一辨别、盖章,监督处置。

  搬迁到长兴岛后的新江南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型。目前,江南已形成了全新的现代造船与管理模式。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壳、舾、涂一体化区域总装造船生产模式,以计划为导向和以预算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以标准化为方式和以信息化为手段的运行模式的现代造船与管理新模式已基本建立。还建成了按照现代造船模式要求打造的全新高新产品生产线。搬迁后,江南突破了原来只能建造10万吨以内船舶的限制。

  江南在强化军品建造计划执行的同时,也加强了民品生产,其建造效率明显提高。仅76000吨巴拿马型散货船,就从原来的年产8批次提升到目前的12批次,成为江南船台上一颗“永不落的太阳”。

  利用搬迁的机遇,我们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现在岛上的员工以大学生为主,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在他们的努力下,区域建造技术目前已在高新产品系列船中全面推行。同时,他们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球罐型LNG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进行预研,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