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临港集团:灵活的投融资战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1 14:24 来源: 上海国资

  ——对话上海临港集团副总裁朱伟强

  面对突如其来的融资环境的变化,临港集团及时、有效地提出了应对方案,建立并完善了临港的“滚动开发”机制

  文‖上海国资记者 李魏晏子

  开发建立临港产业区是上海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截至2010年,临港产业区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6亿元,引进产业项目15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今年以来,面对宏观调控新的经济形势和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环境,临港集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运用灵活的融资、投资策略,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努力实现全年新增招商引资总投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工业总产值 “三个100”的目标。

  近日,《上海国资》对话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朱伟强,向这位高级会计师求解临港集团的投融资战术。

  《上海国资》:临港产业区最初创立至今,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土地资源如何运作?

  朱伟强: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临港集团)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金30亿元,上海久事集团、上海同盛投资集团等5家国有企业是其股东。2011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市国资委再向临港集团注资30亿元,总共60亿元,作为临港产业区的发展资金。与此同时,临港集团通过银行融资累计约300亿元,用于产业区建设发展。此外,政府财政扶持也是其资金来源之一。

  临港产业区的土地主要包括上海浦东新区的芦潮港、泥城、万祥、书院以及奉贤区的四团共5个镇。政府通过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土地,根据项目情况,由政府出面与落地临港产业区的企业签订出让合同。

  《上海国资》:经过“十一五”的开发,临港产业区目前效益情况如何?未来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朱伟强:截至“十一五”末,临港产业区已经完成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固定资产投资756亿元;引进产业项目15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达纲产值将超过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保持55%的年均增幅,税收收入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幅。今年一季度,临港产业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85.5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税收11.9亿元,同比增长60.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临港将继续努力完成上海国资委的考核要求——实现“三个100”:即新增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新增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达到450亿元。未来5年,临港产业区还将陆续诞生多项“国内制造的世界一流产品”,如:全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飞机发动机、全国首台6兆瓦海上风电机舱、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下3000米作业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全国最大的200吨级液压式履带挖掘机、全国最大的精密机床单体工厂等一系列全国最先进的高端装备。

  《上海国资》:临港集团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和效益,确实离不开颇为高明的融资策略,请您介绍一下集团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哪些?最近国务院下达了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有关通知,在各地引起了不小的震荡,临港集团的融资是否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朱伟强:临港集团的融资渠道分为三个途径:第一个是从银行融资,比例占据总体融资额的绝大部分;第二个是企业信托,融资额也不是很大;第三个是发企业债,打算明年开始推行。

  此次政府开展梳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工作,临港集团是被列入市级融资平台公司名单的。作为我们主要融资渠道的银行,原来对政府性的融资公司是非常支持的,提供给我们的贷款利率要比基准利率下浮10%。所以,此次融资平台的清理,确实也给我们的融资造成了一些困难。

  《上海国资》:面对突如其来的融资环境变化和冲击,临港集团如何应对融资困境?

  朱伟强:面对突如其来的融资环境的变化,临港集团及时、有效地提出了应对的方案,建立并完善临港的“滚动开发”机制。

  第一,采取处理资产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的资金困境。通过处理股权和资产以弥补短期内资金的不足,保证产业区的项目推进不受阻碍。

  第二,建立有效的投资机制。临港集团将股权投资和资产性投资(比如对于未来颇有升值空间的优质土地和楼宇,参与建造或直接购买)实行紧密结合,发挥两者各自不同的优势。

  第三,依托开发园区的丰富经验,在上海远郊乃至长三角地区大力发展“2.5产业”,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合作、投资或帮助其它地区规划和开发园区,实现一定的收益。

  此外,企业上缴的税收部分,政府会通过财政扶持资金的形式返还一部分给产业区,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上海国资》:临港集团在融资和投资的过程中,如何做好财务风险防范的工作?

  朱伟强:临港集团在投融资过程中,非常注重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因为只有建立起财务风险的防范预警机制,才能实现真正的滚动开发。

  财务风险防范的第一关,是管好钱。我们注重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内部和所有子公司的大额资金都由集团控制,根据集团制订的相关管理办法,将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和使用。

  财务风险防范的第二关,是管好人。集团实行的是财务主管委派制。下属十几个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其人事关系都属于集团管理。我们相信“人管好了,风险也就管住了”。

  财务风险防范的第三关,是管好企业的预算。临港集团非常注重预算的控制。每一年的年初都会制订预算方案,并提交董事会审批。同时,实行信息化控制,某笔费用如果超出预算的范围,将无法支付。

  《上海国资》:“以人为本”,是临港集团的特色。那么,集团如何进行投融资领域人才的培养?

  朱伟强:投融资人才的培养和其他方面人才的培养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为了培养自身的优秀团队,我们的做法是双箭齐发。即一方面引进国内外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来充实加强现有的团队;另一方面,把集团内部有潜质、可塑造的人才送到有关大学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总体目标是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的投融资队伍。

  《上海国资》:上海国资2011年证券化率要提至35%,临港集团在度过资金困境这一关后,下一步有没有通过上市来进行融资的计划?

  朱伟强:就目前情况而言,临港集团暂时没有上市的计划。此前,临港集团也曾经考虑过把下属子公司的某些板块进行上市,但因为存在关联交易、同业竞争等问题,最终都被搁置下来了。

  随着开发建设的推进和政策形势的变化,也不排斥将来再次启动此项工作。如临港集团负责开发的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地理位置优越,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它又属于政策上的独特区域,潜力巨大。再比如,我们负责开发的松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和经济运行都很出色,也不排除在资本市场上一显身手,现在我们还需等待一个好的时机。

  责任编辑:武孝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