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即将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国际化占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4 22:49 来源: 《新世纪》周刊中行即将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且为发展中国家惟一代表,是名声更是成本与束缚
□ 财新《新世纪》记者 温秀 | 文
wenxiu.blog.caixin.cn
面
对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这一名号,曾对全球市值排名津津乐道的中国银行界早已“务实”待之,他们不认为它是一块“匾”,而更是一支“鞭”。
财新《新世纪》从多个渠道获悉,中行(601988.SH、03988.HK)即将以第28名的身份,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并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惟一代表。
“入选自然能够名声在外,但压力也很大,会增加成本和束缚。”一位中行高管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但他并称,入选与否,不以银行自身的意愿为转移,而是由国际组织按照相关标准选定。
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报告称,目前圈定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28家,其中的27家,是根据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五大标准评分排在前27位,而另外一家则是某国监管机构根据其自身监管实践而特别推荐的。但报告未透露这家机构来自哪个国家。
一位接近中国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中国监管高官参加了7月召开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会议,对中行入选有了共识。
多位接近中行的权威人士透露,虽然首批名单要在11月举行的G20峰会上水落石出,但中行入选已只是时间问题,该行目前正在研究和备战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入选工作,鉴于相关的监管标准仍在制定过程中,未来将会面临哪些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仍然是个未知数。
8月10日,中行A股收盘2.95元。若以一季报末中行每股净资产计算,中行的市净率(PB)仅在1.2倍,在四大行中已属最低。
因何入选
此前,中国银行界普遍猜测国内资产规模及全球市值最大的工行(601398.SH、01398.HK)应会入选。
为何是中行而不是工行?工行行长杨凯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是否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该有一套比较全面的衡量指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这个角度看,工行目前的占比还不算高,不应该列入所谓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但他并称,入选与否,工行既定战略都不会变。
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目前的相关排名,工行大约比中行靠后十位左右,其差距主要在国际化程度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遴选,是在截至2009年底73家全球大型银行的状况,根据相应指标测评后确定的,最初的设想是25家,入选银行都来自发达国家,后来调整到28家。”
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看来,一家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其协同管理的难度越大,一旦出现问题,波及的范围也越广。基于之一考虑,国际化程度和海外业务的影响力,也成为遴选的五大支柱之一。
尽管2008年中行曾一度抓住“保增长”的契机“扩规模”“调结构”,大力发展国内业务,并在2009年成为人民币贷款投放的业内翘楚,但中行目前的海外资产占比仍高达30%。
工行海外业务的占比则相对有限。虽然最近几年当中,该行的海外业务发展不断发力,通过收购兼并和自设机构,全球布局持续加速。近期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80%的股权之后,使得工行成为当地首家获得牌照的中资银行。“工行海外业务发展在收购兼并方面幅度较大,其优势是比自建网络速度更快。”有熟悉工行和中行海外发展思路的高管坦言,但这种做法面临更艰巨的整合难题,在短期内将海外资产快速扩张并不容易。
此外,对于工行的海外战略,其内部亦有不同看法。“在国内商业银行都不愿意轻易支持保障房建设的情况下,到非洲去建保障房,到海外去修铁路,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一位工行人士直言,到别人的战场上作战,进军自己并不具备优势的领域,需要慎之又慎。
相比之下,中行海外收购兼并的力度和热情均不及工行。究其原因,“中行要做的事太多,但资源很有限,资本金、负债和流动性都面临掣肘,中行没有太多余力把战场铺得太大。”一位接近中行高层的知情人士坦言,并不想在海外在打消耗战。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之下,国内的外汇存款呈锐减态势,而企业借外汇贷款的意愿则强劲,导致中行外币贷存比一直居高不下,拖累整个贷存比也屡屡接近触发值,流动性压力巨大,而外汇贬值又使得海外资产的经营收益遭到冲抵,对全行的利润贡献十分有限。
他透露了中行新的海外扩张思路,该行有意申请海外发债筹资的授权,因为目前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处于零利率或者负利率的通道,所以筹资成本十分低廉。中行承诺在海外筹集的资金用于海外。但此举的难度在于,仍会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所以很难统一思想。
多位受访的银行界高管均表示,中行和工行在海外业务上的力量对比之悬殊,一时之间恐难改变。如果只有一家中资银行入选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中行仍是不二之选。
遴选标准
前述接近中行高层的知情人士透露,按照相关标准,中行入选的可能最大,但标准和排名仍将动态变化,结果仍需拭目以待。
他认为,目前仍存在几点变数:一是目前的评价指标中,部分数据依然是截至2009年,而有些情况在2010年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应的排名也可能动态调整;二是究竟确定多少家,也并非板上钉钉,如果增加到35家或者40家,那么中国入选银行数目可能还会增加。
至于目前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指定的评估方法,是一个建立在五组权重相当的指标基础上的评价方法。鉴于不同银行的结构和经营千差万别,仅靠定量指标并非万无一失,所以还会结合监管实践中的定性分析。但后者只在个别案例中使用,且需要得到国际同行的评估。
目前使用的评估指标包括:银行的规模、相互的关联性、服务的可替代型,以及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自身的复杂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表示,五大类指标权重均为20%,而其中的自项目所占比重也将平分秋色。规模、关联性和替代型指标,与2009年5月递交给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的报告相一致。
另外,因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将面临额外的损失吸纳要求,所以引入了跨境活动程度的指标。
在相关性指标中,除金融体系内的资产和负债因素外,其批发业务的占比也受到关注。
究其原因,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解释称,最近爆发的金融危机中,有的机构流动性差、难以变现的资产就是通过其他金融机构的短期流动性负债提供的,一旦这家机构出问题,风险会迅速蔓延和扩散。
在可替代性问题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注一家银行在资产托管、支付清算方面的影响力,以及包销的债券和股票的市场价值。作为市场参与者和服务提供商,一旦一家在上述领域有较大份额的银行出现问题,可能会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的秩序,影响市场流动性和基础金融服务的提供。
场外衍生工具的账面价值、第三级资产的情况,以及交易的账面价值和销售价值则是复杂性评价的基本指标。所谓第三级资产,是指那些流动性不足,公允价值只能通过估算或者根据风险调整价值进行粗略计算的资产。而当市场估值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家银行拥有的第三级资产越多,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也越大。
不过,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此前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专访时表示,银监会非常赞赏巴塞尔委员会的工作,但对于其建议的方法,即通过使用规模(size)、关联性(interconnectedness)和可替代性(substitutability)三个方面的指标以及一些补充指标(ancillary indicators)来反映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该方法论本质上仍主要基于规模因子,而规模仅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问题的一个方面,关联性和复杂性也是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从跨境风险的关联性和机构复杂程度等方面,改进对‘大而不能倒机构’的评估方法。”
增资压力?
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关系到全球的稳定,所以才要举全球之力,对其进行监管、约束和风险防患。而目前,监管部门能够使用的最有力的工具便是资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表示,他们会通过标准的设置,激励银行降低其系统重要性,至少是避免变得更重要。
根据相关规定,入围银行将会被分为四类,并辅以不同的额外的风险抵御要求。附加资本的要求,在7%的下限基础上,分别增加1%-2.5%,在特殊情况下,系统重要性最高的银行,还可能被额外要求再增加1%的附加资本,最高的附加资本可能会达到3.5%,且资本必须是完全由普通股权益构成。
普通股一级资本作为缓冲工具,被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视为“最简便、最有效的抵御损失风险的方法”。该委员会表示,由于股本是最昂贵的资本形式,该要求有利于抵消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所拥有的更为低廉的融资成本优势。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寄望通过资本杠杆,来约束银行一味地扩张冲动。
前述接近中行的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中行最终入选,那么他们面临的额外的资本要求大约在1%左右,资本充足率水平与目前中国监管部门规定的11.5%的触发值相同,并未显著提高。“鉴于当前国内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都在12%左右,所以眼下不会立竿见影地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他表示。
不过他称,从更长期来看,由于资本充足率水平和资本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的资本压力仍将切实存在。
事实上,资本补充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一些知名的海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为此一筹莫展,中资机构的压力同样显而易见。
“比较好的也更主动的办法是留存资本,不分红,但目前来看,并不现实”。接近中行高层和股东方的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汇金公司的分红要用于偿还中投的特别国债利息,所以对分红的要求是刚性的。
汇金人士表示,此前为降低各行的资本压力,汇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适当降低了一定的分红比例,如果这种格局没有改变,短期内继续降低的空间比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