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智慧城市向我们走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16:54 来源: 《中关村》

  “Smart City" is Coming to Us

  位于中关村软件园的软通动力公司执行副总裁朱晓辉认为,“智慧城市”走到今天,其实仅仅只是个开局,2011年才是中国“智慧城市”的元年。

  Zhu Xiaohui pointed out  "Smart City" coming to today is only a start,and 2011 is the starting year of "Smart City" in China。

  文  本刊记者 张越

  2009年1月9日,IBM全球副总裁麦特·王博士在“2009中国IT产品创新与技术趋势大会”上做了主题为《构建智慧的地球》的演讲,与大家共享一个新的观念,即智慧地球:要通过最先进的技术,运用感知、遥感以及无线技术等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我们生活的世界,让世界能够全面互联互通,能够更深入地智能洞察。

  IBM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业界的追随仿效。而且,顺理成章地,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引申出了“智慧城市”概念。软通动力、神舟数码等中国IT企业,也凭自己的技术实力冲到了新技术浪潮前列。

  何谓智慧城市?

  据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朱晓辉介绍,这种全新的理念和信息技术的突破,将给我们的生活创造出另一番景象:安全放心的食品、永不堵塞的街道、取之有道的能源……这就是“智慧的城市”,是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三位一体建设的城市形态。在这样的城市中,智慧的IT科技将扮演各种角色,融入各行各业,人们可以尽享便利的生活。            

  2011年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中“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道尽了人们的心愿。其实,上海世博会给人们带来的最大享受,是新科技带来的饕餮盛宴。

  游览过世博园的人们可能都深有体会:从刚一进门的具有射频识别(RFID)功能的世博门票和世博手机票开始,“智慧”就无处不在。从新能源汽车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从节能建筑技术到生态绿化墙面,从半导体照明到网上世博会,从交通信息管理到世博网信息无障碍等,世博园的所有新技术让这里成为“智慧城市”的样板。

  而这场技术盛宴,实际是由国际IT信息服务业巨头IBM掌厨的。这场成功的演绎,使得IBM的“智慧城市”战略迅速在中国扩张。目前中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规划的城市有上海、广州、深圳、无锡、南京、昆明等十几个城市,其中大多数都是和IBM合作的。

  与IBM同台竞技

  “IBM提出来‘智慧地球’,说物联网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把它发展成物和物之间的信息化,这个我们是完全赞成的。但是,我们买了它的设备,它在万里之外就可以知道你设备运转的状况,实际上掌握了你的机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在5月23日的一个论坛上指出, “西方提出新的理念本身是正确的,但我们也要提高警惕。”

  对IBM在中国的“智慧地球”、 “智慧城市”战略提出质疑的不仅是李毅中一人,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在去年9月份也曾做过一份题目为《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实际上,IBM作为行业巨头,确实有“指点江山”的本事,但中国的IT技术企业也已锋芒展露。据记者了解,神州数码、软通动力、清华同方以及东软集团等数家中国本土IT技术企业也发布了“智慧城市”战略。

  朱晓辉告诉记者,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中国其实走得是很前卫的。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的时候,就指出要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此后,人们对“感知中国”、“智慧城市”的关注程度甚至是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软通动力也因此而积极打造了无锡“智慧城市”体验中心。

  另据软通动力高级副总裁康燕文介绍,在无锡“智慧城市”体验中心里,你手上带上一个装置,它就会知道你的脉搏,很多健康的数据就可以被检查出来。而这仅仅是体验中心中智慧医疗中的一项。在其他方面,中国也都做得非常好,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技术方面,就拿软通动力来说,软通动力已成功构建了镇江智慧园区、佛山智慧园区。此外,在智慧电子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医疗、食品溯源等各分支领域均有成功案例,完全可以经受得住考验。

  “IBM比较强的,是全面咨询这一块。在这方面,我们国内的公司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在其他方面,比如说实施方面,国内可能会更强一些,不仅是能力强、成本低,而且我们的这种模式反映速度要比国际上的大公司更快,效率更高”,朱晓辉告诉记者。

  在中国,“智慧城市”也好,“感知中国”也罢,这些科技项目如果实施起来,保守地说也将是块数万亿元的大蛋糕。国内外IT企业的竞争,也因此更加激烈。IBM虽然曾遭受国家工信部的质疑,但在业界仍有足够的影响力,而软通动力、东软集团等国内大牌IT企业的技术也渐已成熟,蓄势待发,它们与IBM实际上处于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市场竞争并不可怕,竞争带来的唯一的好处,就是让产业的发展朝更完善的方向驶进。

  离梦想还有多远?

  “智慧城市”走到今天,其实仅仅只是个开局。朱晓辉认为2011年才是中国“智慧城市”的元年。朱晓辉说:“无论是美国芝加哥的新公安系统,还是丹麦哥本哈根的智慧医疗,以及中国的智慧广东、智慧深圳,这些都还不算完整。我们将会花更大力气整合各种因素,让‘智慧城市’变得更为完整。”

  城市想要拥有“智慧”和“感知”,首先要拥有各种“器官”。无论是云计算、物联网,还是整合应用、网络与通讯管理、商业智能、智能移动终端,一个都不能少。

  康燕文在解释这些技术在智能城市中担当各种角色的时候,做了个很形象的比喻:“人类拥有智慧,人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是有感知的,城市其实和人是一样的。城市的感知就要通过物联网来获取。另外,人是通过神经来传导的,而城市的神经就是通讯。和通讯相关的一些技术,像网络的一般管理、网络的自动化、网络的监控等等,这都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网络不通、信息不畅,那也没有办法‘智慧’。第三方面,智慧城市中还有很多子系统的应用,现在我看到的很多城市都是单独的应用。交通就是交通,旅游就是旅游,实际上交通和旅游是互相有关系的,它的信息要互相整合起来才可以跨出它本身的限制。再有就是,你将这些信息整合后,怎样去做数据的挖掘,怎样判断,以及怎样去分析,比如在洗衣服的时候,洗衣机就会通过智能分析来‘告诉’你水多了还是少了。这些功能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个城市只做其中一块的话,就相当于城市的各个‘器官’之间没有相互作用,也就没法‘智能’。”

  如今,云计算、物联网等各项技术才刚刚起步,要真正实现一个成熟的“智慧城市”方案的落地,还要走很长的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余晓辉说:“我们认为,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产业真正大规模的市场发展可能会在五年以后,但是在‘十二五’里面,我们可以赢得比较快速的发展,这个市场空间估计从目前的不到1000亿,到‘十二五’末期可能达到5000亿。”

  “智慧城市”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正在逐渐地适应和体验着她的每一个细小的部分。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即将到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