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增长还是抑通胀?这是个问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24 20:2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见习记者 李佳璇

  8月12日,中国央行对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发出警告,称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表示,虽然全球市场动荡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构成威胁,但稳定物价水平仍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保增长,还是抑制通胀,这是中国经济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了,虽然这不是第一次面对,但是随着整个世界经济的缓慢发展,此次的问题似乎更大了一些。

  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有三个问题是最为重要的:第一个是经济增长;第二个是通货膨胀;第三个是失业率。经济增长是大国们最关心的;而通货膨胀则伴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总是伴随着自己成长。

  其实增长与通胀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一定程度上,它们可能还是孪生兄弟。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的说法,当通过扩大需求来拉动增长时,往往通货膨胀如影随行。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而之前不断的刺激需求却是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增长所用的手段。来看一个央行的数据,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狭义货币(M1)余额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流通中货币(M0)余额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当月净投放现金705亿元,同比多投放67亿元;7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5.13万亿元,同比增长16.7%;人民币贷款余额51.90万亿元,同比增长16.6%。也就是说,我们社会现在的货币是越来越多了,也许你也有这种感觉,以前1000块钱可以生活一个月,现在1000块钱却可能很难熬到月底了。

  当然,不是只有我们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中国央行在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稳定物价的基础还不牢固,形势仍不乐观。中国央行同时也认为,目前受政策调控影响经济总体较为平稳,我国经济仍处在较快增长水平,且内在扩张和膨胀的压力依然较大。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既然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当真正面对物价水平节节高升的时候,决策者的第一反应本应是继续实施收紧政策。但是目前经济增长普遍缺乏动力,而且如果将经济复苏势头放缓可能会导致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影响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果放任物价水平上涨,通货膨胀则会继续加大,又会造成社会中的种种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此,中国的决策者陷入了严重的两难困境。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当中国的决策者需要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作出权衡时,似乎经济增长更能获得青睐。这一次,中国央行却在今年6月和7月共向市场注资约660亿美元,抵消了最新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决定带来的影响,向市场继续注资的行为表明了决策者的立场,经济增长似乎更重要一些。只要经济形势好,就业稳定,通胀问题就并不可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