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称我国税负偏高 仍存减税空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3 02:4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段炳德

  中秋佳节将近,各个单位又开始酝酿发放月饼等节日福利。有某地方税务局宣称发月饼要纳税,被媒体戏称为“月饼税”。与此前的新婚姻法引致的“加名税”合流,税收又成为全民性话题。

  西方人称税收是拔鹅毛的艺术,尽量拔最多的鹅毛,而让鹅的叫声最小。“月饼税”引起的喧嚣说明,鹅毛拔得有点疼。

  “月饼税”合理但不合情

  “月饼税”并非一个新税种,而是个人所得税的一种形式。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员工发放的任何实物奖励或者有价证券均需要按照价值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发放的月饼作为实物收入,合并计算后达到个税起征点,就要进行纳税,从法理上可以说得通。但是税收更须注意“税收遵从”,说白了要拔鹅毛的时候,即使做不到让鹅像挠痒痒一样舒服,起码不要让其呱呱大叫。

  税收部门要改善自己的社会观感,不要让民众产生政府或者税务部门与民争利的错觉。虽然如今居民收入与当初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心态并没有改善多少,原因之一是民众对于政府政策的不理解而产生的失落感,以及对社会不公产生的挫折感。

  我国税收收入近十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除了经济危机的个别年份,税收增速都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按可比口径增速差达到3.5个百分点左右。可以说政府财政的日子并不难过。单位发放月饼福利,更多的是口惠,而实际利益、涉及金额并不大。如果税务部门能舍弃这点小利,公开宣布对月饼这样中国人有特殊感情的节礼实行免税,公众反响会大不相同,人们纳税的意愿也许会有不同程度增强。中国人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加上现在政府部门的强势地位,使一些政府官员疏于对公众传播技巧的重视和训练,前段时间的铁道部发言人引起的轩然大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税负偏高

  公众对“月饼税”和“加名税”之类的税收意见颇大是否因为我国的税负过高?2010年,国税总局局长肖捷发表一篇《走出宏观税负的误区》的文章,提出,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一般是用一定时期(比如一年)政府集中的税收总量或税收和非税收入总量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测算。

  2008年包含税收和政府非税收入等在内计算的大口径宏观税负,24个发达国家平均为43.3%(其中,社会保险缴款占10.4%);23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为35.6%(其中,社会保险缴款占6.9%)。以2009年数据测算,中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7.5%;加上政府性收费和基金等非税收入,宏观税负约为30%(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占3.8%)。而同年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指出,2009年全口径的宏观税负达到32.2%。去除计算误差,中国不包含社保缴款的宏观税负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大致相当。但是考虑到中国税收连年高增长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捉襟见肘的福利保障水平,宏观税负已经偏高。

  纳税人的痛点较低还因为,与西方国家高税收、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同,中国人的福利保障水平还处于较低的阶段。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的税负水平确实较高,但是政府为国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反观我国,虽然医保、社保和保障房等社会安全网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国人还需为医疗、教育与住房等支付高昂的成本。

  财税体制不透明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的榜单显示,2009年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在其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二。2010年再次位列该名次。肖捷一文专门论述中国税收痛苦指数全球第二是无稽之谈,但是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放下以最高税率计算的税收痛苦指数不谈,人们对税收的诸多怨言也是税收痛苦的一种。我们的政策应该力争让这种痛感与怨言淡化,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愿。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不管愿不愿意都要依法纳税,否则会受到税法的惩处,但是顺应美国外交“巧实力”的思路,我们的税收管理是否可以用一些巧劲?

  首先是提高公民的税收参与度。虽然税收由税法规定得十分清楚,但是专业之外的人士不可能常常去翻阅税法,这就要求财税部门以更灵活的方式,加强税法宣传与普及,提高普通民众的税收参与度。

  其次是提高税收形式的透明性,有一些税收形式值得改进,比如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本质上是一种消费税,也是一种价外税。但在我国大多数商品中,却成了一项价内税,就是说,一件商品消费者直接看到的是商品的价格,对蕴含在商品中的税收却一无所知。只有戴尔这样的一些外企,会在其销售的电脑价格之外列明增值税的数额。还有我国个税的缴纳形式,实行单位代扣代缴,虽然大大简化了程序,降低了成本,却凸显了纳税人的被动性,感觉糊里糊涂地交了很多税。

  再次要增强财政支出透明度。就是政府收上来的税都用在了哪些地方,是否像承诺的那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像生活小区里业主向物业缴纳的物业费,都希望物业公司把这些物业费的用途原原本本展现给业主。

  实际上在支出透明方面,中央财政做得不错。比如2010年的财政支出,财政部已经作出详细的公示和说明。这里面的一个常识是,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是相辅相成的,并有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老百姓常说的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两种理财思路。收入大于支出出现财政盈余,支出大于收入就会出现财政赤字,这些年来财政部门一般都会安排一定数额的赤字。2010年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支出接近9万亿元人民币,支出科目细分为23类,按支出额高低,第一大类是教育支出 12550.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0%;第二大类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37.16亿元;第三大类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130.62亿元。据统计,2010年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支出已经达到2/3。如果各级政府都能做到如此的账务清晰,相信民众对税收去向的质疑会大大减少。

  仍存减税空间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发展的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扩大消费是重中之重。扩大消费首先要提高人民的收入,而减税是提高收入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另外,减轻广大的中小企业的税负,促进就业,是提高居民收入的良方。目前物流、娱乐等服务业以营业税为主,税负普遍高于增值税为主的制造业,服务业是容纳大量就业人口的重要产业,实行增值税扩围,即把服务业纳入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之内,也是一项重要的减税措施。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地方的投资引资冲动是重要的推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化,这种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正遭遇一定的考验。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一部分,为招商引资,大量的政府收入转化为政府对企业的税式支出,提供各种财政补贴等。政府对经济的过多过深参与容易使投资率高涨而消费率偏低,这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这个层面讲,减税有益。

  总之,“月饼税”引起的话题会随着月亮的由盈转亏而转淡,但是我们期待更合理的税收体制、更健康的经济发展和更良好的公众心态。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