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白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应循序渐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4: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几年,中国对进口某些大宗商品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有些人认为中国没有定价权,是因为我们缺少自己的期货市场。商务部研究员白明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不同的意见。白明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完善,盲目建立期货市场不会得到定价权,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开发应循序渐进。本网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期货市场不等于有大宗商品定价权

  作者:白明

  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些年来中国对许多种类大宗商品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以石油为例,自从1993中国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之后,2009年中国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50%的警戒线。当然,铁矿石、铜、铝、大豆、棉花、天然橡胶、食糖等其他大宗商品方面,中国也都是当今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进口国。随着对进口某些大宗商品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国际期货市场上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1-2010年间国际市场处及产品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为245.1%,但其中原油价格上涨225.7%,金属价格上涨259.3%,而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仅为131.6%。至于大宗商品进口增加与我们的进口价格究竟到底是什么关系,其中有什么规律,还真该下功夫搞明白。

  远的不说,就最近5年国际油价与我国进口原油价格之间的关系而言,是不是同涨同跌?现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纽约、伦敦和迪拜三地油价的平均值来说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包含了很大程度的金融因素。可以看到,除2009年下跌外,2006-2010年间的其余4年国际市场油价和中国原油进口均价都是上涨的。我们倒要看一看,国际油价与中国的进口价在上涨的时候谁涨得多,在国际油价与中国的进口价在下跌的时候谁跌得多。为此,我们将我国某种大宗商品的进口价变化率与国际权威交易所听了商品价格变化率两者相除,其商称之为动态比价。如动态比价小于1,说明我们没有吃亏,而如动态比价大于1,说明我们有所吃亏。可看到,2006-2010年间我国进口石油与国际油价之间每年的动态比价依次为1.009、1.0351、1.084、0.952和1.008。算总账,这5年动态比价为1.013,中国吃了些小亏。

  也许有人说,我们没有定价的话语权,就是因为我们缺少自己的期货市场,总是在客场作战,吃亏是必然的。因而马上就得出结论,应该在我国多开展一些大宗商品期货交易。这样一来,话语权也就有了。在当今世界,有关大宗商品的衍生交易地位日益重要。据美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球期货和期权交易量比2004年增加了151.7%,而其中商品期货所占比重为5.85%。

  应当看到,在当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商品属性的表现,而由于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介入,表现出的金融属性也越来越明显,而这种金融属性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0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与当年全球GDP规模基本相当,而到了1993年、2003年和2007年,全球金融资产价值分别超过了全球GDP的2倍、3倍和4倍。

  且不说我国的国内流通体制对开设期货交易有所约束,即使没有约束,也未必在获取大宗商品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方面会有多大用。在金融因素对国家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经过了前期国际金融危机,我们指导了其中的险恶,还是走为上计。不过,如果想要躲避,干脆将期货市场更多开在自己家门口岂不是更好?这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在现有外汇、资本、市场管理等方面体制下,也只能够封闭运营,在很多领域不允许老外掺和。不过,即使仅靠“自拉自唱”就能够营造出相对稳定的“理想”价格,但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往往对此会笑而不语,而我们从国际市场上买大宗商品该多少钱还是多少钱,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商一个子儿都不会向我们少要。那么,我们干脆一咬牙搞个开放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吧。假定外汇、投资、进出口等管理部门都是一路绿灯,我们金融资本能够对抗国际金融资本吗?况且,人民币迄今为止还不是可兑换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开放国内期货市场,无异于在资本自由流动上开了一个很大的口子,也很可能会伤及到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而从近期看,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如果指望在中国开设个期货市场就能够取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话语权,那么,举个例子来说,就如同为了提高中国的足球水平而在中国建设若干世界第一流的球场一样。现在,我们的鸟巢体育场建立起来了,应该说在世界上算得上是很先进的,可是中国足球水平因此而就上去了吗?中国是踢得过皇马还是踢得过曼联?的确,现如今国内许多企业依靠上述三大交易所成功地锁定风险,在改善了自身的经营环境方面做到了花钱买安心。现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有了燃料油、橡胶、铜、锌等品种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有了小麦、籼稻、棉花等大宗商品期货,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有了玉米、大豆、豆粕等大宗商品交易。美国期货业协会披露,2010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交期货合约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总量的50.95%。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排名中分别居第11、12和13位,而在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中分别位居第2、3、4位。现在看来,至少国内企业有了自己的期货市场,可以在交易规则方面少吃亏。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试想,如果纽约、伦敦、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一天到晚总是在交易规则上搞偏袒,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了。

  当然,到目前为止也有一些大宗商品尚未在国际上的权威性期货市场挂牌交易,但盲目上马也未必就是我们的机会,很可能是在趟浑水。就铁矿石而言,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来源主要是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的确,这些年中国公司在与上述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进行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中吃亏不少,但好歹是买卖双方分蛋糕,而一旦铁矿石定价过程依附于期货市场,必然会招来更多的投机者分食这块蛋糕,双方分蛋糕就会变成三方分蛋糕。如果铁矿石市场参与者相对分散,一部分投机者的参与倒也会发挥买卖双方成交介质作用,让投机者咬下一块蛋糕也属于吃小亏占大便宜。然而,铁矿石市场结构相对集中,买卖双方“圈子”范围也就这么大,市场机会的搜寻成本相对要低一些,实在没有必要找旁人来分蛋糕。

  旁观其他国家的大宗商品市场,尽管能够产生某些商品的国际权威价格,但这并不是这些市场的“风水”有多么好,而是市场参与者在这个市场上能够充分显示出足以影响价格的力量。事实上,在伦敦上市的有色金属和布伦特原油之所以能够生成世界权威价格,不仅仅因为伦敦是当今世界金融中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来全世界各主要出口国、各主要进口国以及其他欧美国家主要金融机构的“贡献”。

  当然,我并不反对在中国要尽快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建设,我只是想澄清一个道理,在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不甚完善的情况下,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开发要循序渐进。也就是说,盲目发展期货市场并不能等同于获取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形成的话语权,而盲目开放期货市场也并不能够在争夺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享有主场之利,搞不好很可能会引狼入室。(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以上观点仅供网友参考,不代表本网立场)

  白明博客:http://blog.ce.cn/html/16/114716.html

  更多内容请点击:网友热议

  (责任编辑:马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