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秩序颓而难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6 15:44 来源: 《新财经》文/李博涵
尽管“美元秩序”摇摇欲坠,但其他货币短期内并没有挑战其地位的可能性。
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不过是向市场声明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愿承认的事实。一直对救市存有疑问的投资者“不幸”验证了之前的判断而仓促出逃,带来全球股市的大幅跳水。
资本市场的抛售预示着救市带来的复苏假象破灭后,发达经济体将不得不缩减累积如山的债务,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也将受到很大的冲击。
美国的折腾
尽管金融危机已经动摇了美国的根基,但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仍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每4年一届的美国选举临近,白宫和国会的对立局面,意味着美国局势又进入动荡期,给本身就疲弱的全球经济带来了阴影。
在评级遭下调之前,奥巴马代表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就调高债务上限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直到7月31日晚,奥巴马才与国会两党领袖就提高国债上限问题达成协议。这离触发违约的8月2日只有一个资本市场公开交易日,或者说实际上美国一只脚已经落入了违约的境地。
国会批准将原来14.2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再增加2.4万亿美元,但条件是政府必须在未来10年赤字减少2.5万亿美元。国会两院的激烈争吵,让全球投资者得以管窥和测算美国的债务状况。
小布什时代颁布的减税方案即将到期,为维持庞大的开支计划,奥巴马倾向于维持对中产阶层的减税计划,而减少财政赤字的调整成本要由“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及公司专机的拥有者们”承担,例如压缩国防开支,这将打击支持共和党的军火商利益。
共和党不吃这一套,他们认为这样做“杀富不济贫”,不利于创造就业与经济复苏,反而有可能把经济搞垮。甚至不惜玩火,冒着主权债务违约的风险,与奥巴马讨价还价。
美国目前的举债规模大约为GDP的75%,与英法相当,后两者依然维持标普AAA评级。当下看来,美国政府负债并没有到达危险的境地。据悉,标普获得了美国国会的秘密报告,如果美国维持中层阶层减税政策,不压缩国防开支并向富裕阶层扩大征税,二十年后,美国政府负债率将攀升至150%,与不得不接受欧盟援助的希腊相当。
这是标普调低美国主权评级的最重要依据。标普曾与美国政府进行过非正式谈判,美国重回AAA评级的条件是未来10年内压缩开支4万亿美元。但美国政府只表示要削减9000亿美元,2012年第二阶段再削减1.5万亿美元。在降级声明中,标普以华盛顿政治僵局作为降级原因之一。
美元“全球基准”维系依旧
美国政治内讧,不惜拿债务违约当人质,引发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但在全球股票抛售潮中,在黄金、瑞士法郎等避险性资产行列中,就有美国国债。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拉升了美国国债的价格,美国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反倒出现下滑。
不看好一个主权国家的信用,却热捧其发行的长期国债,这违背了经济学常识。但事实上,这却是全球投资者无奈的理性选择。
目前,美国AAA评级的未偿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抵押贷款证券。而全球第二大AAA级债务国的债务不到2万亿美元,这使得美国成为吸纳资金的庞大资金池。
美国国债再一次充当了危机来临之前的避险资产,“全球基准”的身份继续维系。鉴于其无可比拟的流动性,金融体系的独特地位,美国国债的地位暂时无法被取代。美元在大宗商品定价、国际贸易结算和金融交易中被广泛使用,与之挂钩的美元资产也就有了独特性。这使得即使美国债务评级遭受降级,美国国债也不会被大量抛售。
在目前美国国债余额14.29万亿美元中,中国外汇管理局持有1.16万亿美元,占8.1%,超过美联储,是全球最大的持有者。鉴于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到近70%,美债风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大。如果中国再不及时调整外汇储备政策,未来将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在账面上,中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国债并没有偿还风险。美国凭借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偿还债务,所以不可能违约。但投资者收到的是价值不断缩水的美元,实际上还是亏了。
很大程度上,美国还从主权信用降级事件中获得了实惠。投资者追捧美国国债,拉低了美国长期利率水平。对一个欠债最多的国家来说,获得了长期借款利率的馈赠。而且,全球其他经济体不得不接受美国新一轮的救市政策,诱发的通货膨胀将“蒸发”掉一部分美国的实际债务。
同时,美国还进一步打击了长期积弱的欧元区。从“欧猪四国”的葡萄牙(英文首写字母为P)、爱尔兰(首写字母为I)、希腊(首写字母为G)、西班牙(首写字母S),再到意大利、法国,整个欧元区债务危机接连引爆。欧元区的债务状况和经济复苏前景本来就比美国要差,在此轮抛售潮中,更成为资金逃离的重灾区,跌势比美国惨烈得多,下挫的加速比金融危机期间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挟持全球经济依旧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此前被巨大泡沫掩盖的结构性问题。各国政府与中央银行却没有着手解决结构性问题,反而试图用刺激政策复苏经济。其中,美国力度最大。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主席贝南克已经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的救市政策,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印了2.3万亿美元的钞票购买美国国债和抵押债券。但政府过度的财政和货币刺激,并没有带来私营部分开支和消费需求的上升。
在欧债危机和美国主权信用降低引发的抛售潮中,与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并无二致,各国政府迅速推出救市政策。但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2008 年,市场担心的是金融机构是否稳健。一旦政府介入救助金融机构后,恐慌就停止了。而这一次则是政府自己的财政状况受到市场质疑。迅速安抚投资者要困难得多,因为现在困扰市场的是更长期的问题。债务可持续性和增长前景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清晰化。
困扰西方经济体的最核心问题是福利社会难以为继。但没有政府敢告诉选民真相。他们试图发更多的债券蒙混过关,希望通过经济增长解决问题。不愿或无法面对问题将会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永久性危机。
“二战”以后,西方社会一致认为政府应该让公民共享经济繁荣。由此而来的福利社会带来社会空前稳定,经济空前繁荣。但是,寿命不断上升,生育率不断下降,导致福利社会成本过高。不放弃福利社会,就必须缩减规模。人们必须意识到他们要更晚退休,这样才能让福利体系、医疗服务维持下去。目前,西方各国政府还没有将这种信息传达给民众。
发展中经济体则面临着日益尖锐化的结构性矛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都循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外向型发展模式前进。在发展中国家总体规模比发达世界小的时候,这种模式可以发挥作用。但目前发展中经济体GDP大于美国名义GDP,很难再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售商品来维持经济增长。
同时,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偏向与供应,扩大投资带来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暧昧关系,裙带资本主义的盛行恶化了社会矛盾,带来整个社会的脆化。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迈向需求驱动的经济模式,还需要做出系统的社会层面的变革,目前阻力很大。
可以预见,尽管“美元秩序”摇摇欲坠,但短时间内全球其他货币并没有全面挑战美元地位的可能性。美国仍可能凭借美元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在维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挟持全球经济,甚至进行金融掠夺引发财富再分配。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人民币成为挑战美元霸权的一个备选项,但中国必须解决前进途中的结构性问题和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