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兰恒敏:救欧洲中国没必要充大个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23:17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是“两手捂着腰包,两眼瞪着政府”。当前欧洲深陷金融危机,欧洲各国政府希望通过加税缓解信用危机,却遭遇人民的强烈反抗,于是各国政府穿梭外交,希望得到外力解救。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期间“中国将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帮助欧洲渡难关”的表态,宛如给欧洲注入了强心剂,希腊、意大利等国现在两手翻着干瘪的腰包,两眼热切地瞪着中国政府。

   温总理的表态只是表达了与世界各国共渡难关的意愿,体现了负责人大国的态度。但是如果就此认为中国乐意充当无条件援助的“冤大头”,就错了。

   支持中国大量购买欧债的观点认为,现在世界经济已经结成一体,欧洲的问题迟早会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中国,为了自身的稳定发展,中国也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观点原则上没错,问题在于,我们必须衡量是花费巨大代价,冒着被拖垮的风险追求外部环境稳定有利,还是控制援助幅度,集中资金办好自己的事情,并付出外部环境不稳定的代价更有利。

   欧洲的求援犹如劫机:“拿钱!要不大家同归于尽!”难道我们仅仅因为害怕出现所谓的更坏的结果,就应该倾尽所有吗?坚持一下,也许劫机的就会先软下来:“大哥,服你了。”

   欧洲的问题不是遭受自然灾害,而是过度福利和产业空心化。当中国人弯腰撅腚流大汗的时候,欧洲人正戴着墨镜惬意地享受地中海的熏风;当中国人住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的时候,欧洲人享受着免费上学、免费看病、免费生小孩等数不清的福利。一个小小的冰岛,除了渔业,几乎没有其他像样的产业,大街上的银行比菜市场都多,“玩钱”的比干实业的多。再如希腊、意大利,这一二十年有什么重大发明创造?有什么产业在世界上出类拔萃?他们寅吃卯粮闯了祸,让中国人埋单,凭什么?

   中国是个有人情味的国家,但是跟欧美打交道,最好还是按照他们所信奉的“利益至上”的原则行事。昨天刚拿到出口大飞机的合同,转眼就卖给台湾武器;刚刚接待中国的庞大采购团,马上对中国发起反倾销(欧洲是对中国反倾销最频繁的地区),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得多了。把援助欧洲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挂钩,想法不错,但恐怕困难重重。进一步讲,即使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西方国家能否给予中国完全市场待遇,还两说呢。

   从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增加欧元的储备量是对的。欧元和美元是两个臭鸡蛋——没有最臭,只有更臭。几个月前我们还耿耿于怀于美元贬值,希望多储备欧元,转眼间欧元又成了“草纸”。汇率问题十分复杂,变幻莫测。目前中国所持欧元资产只相当于全部3.2万亿美元外汇的1/4,持有欧元比例偏低。利用援助欧洲的机会适当增加欧元储备是明智的,但在增持的时机上有很大的学问。

   通过扩大进口——尤其是中国急缺的自然产品的进口——也许是援助欧洲的不错方法。一方面可以平衡中外贸易格局,减少贸易摩擦;一方面可以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储备必要的资源。但是希腊、意大利等有什么可进口的呢?没有资源,高新技术也行。如果技术也不卖,就别怪中国不帮忙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