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发现青蒿素:国际医学大奖这样炼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5 23:17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姜旺 杜海

   12日,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至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青蒿素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它是从我国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来的有效单体。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周总理亲自批示下,数百名科学家经过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而取得的成果。它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为数不多的一类新药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为治疗恶性疟疾惟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拉斯克奖可谓诺贝尔奖的“风向标”。随着81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这对有严重诺贝尔奖情结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副研究员郭长强,当年随其老师魏振兴参与了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4日,郭长强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青蒿素的提取成功在新中国中药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协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要感谢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医学,流传下来的古代医学记载对研究工作具有决定方向性的作用。”

  青蒿素的诞生

   郭长强说,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还记得过去疟疾多发的情景。因为肉眼看不见的疟原虫在血液里“折腾”,病人的症状相当痛苦。“高热起来,恨不得把衣服全脱了都不解热;发起寒来,几床被子压着依然感觉寒气透骨。几番折腾下来,病人非常虚弱,时间长了,病人就会变得骨瘦如柴,有的甚至因此而丢了性命。”

   用青蒿治疗疟疾,不仅记载于古代中药书中,而且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民间也有使用的记录。这为当时各地的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方向。

   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其提取物抗疟作用率达95%到100%,这一方法对证明青蒿粗提物有效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郭长强介绍,在1972年获知屠呦呦小组青蒿粗提物有效的信息后,山东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合作,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独立分别进行青蒿素的提取研究。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和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分别获得抗疟有效单体,并命名为“黄花蒿素”(山东)和“黄蒿素”(云南)。1974年年初,北京的青蒿素、山东的黄花蒿素和云南的黄蒿素初步被认为是相同的药物。

   但郭长强强调,虽然古代医学书籍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相关记载,但中国各地中医使用数种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药。而且从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至上世纪下叶的医学书籍中,青蒿(又名香蒿)一直被尊为正品,还有些古书曾记载热水煮青蒿用于治疗疟疾,这种不精确和不可靠的记载,妨碍了当时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1972年底,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有边缘抗疟作用,但前景不看好,一度停止了对青蒿的研究。“当时科学家通过对各种蒿属植物进行研究发现,在青蒿、黄花蒿、牡蒿、茵陈蒿、小花蒿中,只有黄花蒿含有青蒿素。”郭长强说。

  成功关键在于提取方式

   “由于青蒿素不溶于水,在油中溶解度也不大,其剂型仅为栓剂,生物利用度较低,影响了其药效的发挥,并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郭长强表示,这些因素造成了青蒿素应用上的障碍,促使人们把青蒿素作为原料药的拓展研究。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开始通过尝试改造其结构,研制青蒿素衍生物及复方。

   据介绍,我国相继研制成功了青蒿琥酯、蒿甲醚和双氢青蒿素3个一类新药,青蒿琥酯、蒿甲醚可以口服和注射,而双氢青蒿素则用于口服和栓剂。其间还开展了抗疟复方的研制,研制出了复方双氢青蒿素和复方蒿甲醚。目前,已上市品种有双氢青蒿素制剂、青蒿琥珀酸酯制剂、蒿甲醚制剂和复方蒿甲醚等。

   事实上,作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青蒿素之母”的屠呦呦,并不是院士,甚至没有博士头衔,多年默默无闻。同时,用青蒿治疗疟疾,在中国古代医书中记载颇多,但为何别人都与青蒿素失之交臂?

   在众多专家看来,屠呦呦的成功关键在于提取方式的创新。“青蒿素的化学结构特别,不稳定,用水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会被高温分解,所以提取物在动物试验时效果差且不稳定。”郭长强说。

   据悉,屠呦呦参与相关研究后,曾注意到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用水浸、直接榨汁,是为了避免高温破坏吗?她大胆尝试改用乙醚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不用加热,得到的提取物中的乙醚能自然挥发,这就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有效抗疟成分。

  国家独有资源

   郭长强告诉导报记者,黄花蒿虽然在世界广泛分布,但其青蒿素含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四川和云南昆明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在千分之五左右,是各个地区中含量最高的,其他地区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利用价值。”郭长强说。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只有中国重庆酉阳地区武睦山脉生长的黄花蒿才具有工业提取价值。对这种独有的药物资源,国家有关部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明文规定对青蒿素的原植物、种子、干鲜全草及青蒿素原料药一律禁止出口。

   郭长强表示,疟原虫主要靠蚊子叮咬传播,我国现在已经比较少见。“目前,青蒿素应用的主要市场,是在非洲等卫生条件较差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