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已提交国务院 雷击说获证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6 11:30 来源: 中国经营网

  国务院调查组曾表示将在9月中旬公布调查结果,截至9月15日尚未向社会公布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已提交国务院雷击说获证实

  国务院调查组曾表示将在9月中旬公布调查结果,截至9月15日尚未向社会公布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已提交国务院审批

  7月28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国务院调查组第一次会议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德学表示,调查组要在9月15日之前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争取在9月中旬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9月15日是形成书面报告的最后期限,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从调查组一名专家处获悉,实际上该事故的书面调查报告已经完成,并于日前提交国务院审批,只是具体公布时间尚未确定,“何时发布将由国务院决定,还是比较慎重的”。而调查组另一专家则表示,报告公布日期将在9月下旬。

  一名接近调查组的人士指出,调查报告制作和批复背后的复杂性在于管理责任的界定,由于事故暴露出上海铁路局应急处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及管理体系的混乱,牵涉到列车调度人员、车站值班人员、电务、工务等各个环节,“管理责任界定也是矛盾最集中的地方”。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涉及高铁技术,调查结果或将对未来中国高铁软硬件出口造成影响。

  雷击说法获证实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一位调查组人士表示,调查组报告已经递交至国务院,“雷击破坏设备”的说法再次得到证实,同时管理问题也被确认,车站值班人员、电务等都有责任。

  “雷击破坏了设备,列控设备的板出了问题,被击穿了。”上述人士称,自然灾害的因素是造成此次灾难的重要因素。

  他表示,当天的天气也很特殊,7分钟有100多次雷击,在温州当地也属罕见。“没有这么大雷击的话设备是可以用的,现在有50多个车站都还在用。”他说。

  公开报道显示,7月28日于温州召开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首次全体会议上,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曾表示,全国铁路和温州南站使用同类信号设备的共有58个车站、18个中基站。

  遭遇雷击发生故障的信号设备,经历了调查组的模拟试验。但雷击损坏设备并不会直接导致列车追尾。西南交大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彭其渊称,此类设备都遵循“故障导向安全”原则,“(设备受到)损害的话,应该是要导向停车的,任何故障情况下都应该是如此。”

  在“7·23”事故中,这一原则却未能起作用。

  上述调查组人士称,铁路系统还是存在管理问题的,车站值班员、电务都有责任,应该把车停下来修,但却是边修边开,还没来得及修好就出问题了。

  8月25日,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接受媒体专访时,曾明确指出了温州南站电务的责任。“信号系统当时有问题,没有正常显示。但温州南站电务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及时汇报,未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一表态引来了该电务段员工的强烈反弹。他们发表公开信称,“未进行故障处理”与事实不符,当时电务值班人员正根据车务登记的2个轨道电路区段故障进行故障处理。而“未按规定进行及时汇报”是职责混淆,此外“当时上海铁路局全路调控图也没发现故障信号,屏幕没有显示故障”也有失公正。

  黄毅8月22日曾表示,将在认定事故性质、原因之后再加以确认这次事故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领导责任。目前,官方尚未公开责任认定和划分。

  南车北车两天连曝两起动车故障

  据 每日经济新闻消息,两天时间里,京沪高铁及京青动车线上连曝两起因动车故障而引发的“换车”事件。据了解,证实故障列车同时涉及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其中,京沪G14次故障列车为中国南车造CRH380AL系列,京青D337次则为中国北车造CRH5型车。截至9月15日,两大动车制造集团以及上海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均未对故障具体原因作出回应。212>>

  国务院调查组曾表示将在9月中旬公布调查结果,截至9月15日尚未向社会公布报告。

  涉及中国南车CRH380AL系列的故障事件发生于9月13日京沪G14次(上海虹桥-北京南),该车在虹桥站发车时即遭遇车辆故障,全车旅客耽搁了40分钟后被要求换乘备用车。据公开信息,当时有铁路工作人员解释,是该趟列车的底盘发生了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

  9月15日,一位第三方铁路技术人员称,动车组的“底盘”准确来说是“转向架”,是动车组最核心的部件,因为转向架除了承担车体的全部重量,更重要的是承担动车组的高速运行任务。他坦言,相比之下,转向架部件更具重要性。

  不过,南车一位知情人士否认了“底盘故障”的说法。据称,其“故障”列车经回库检查“一切正常”,事件应为人为判断失误所致。上海铁路局新闻科相关人士在要求发去采访传真后,也未对是否为“底盘”问题作出回应。

  在CRH380AL事故发生的次日,北京至青岛的D337次动车发生故障,涉及列车为中国北车CRH5型动车。据悉,这趟车行驶途中因故障多次停车,行至天津南站时乘客被要求下车,换至另一辆列车,后晚点40多分钟到青岛。北京铁路部门当时对此的解释为“设备故障”。

  此前,中国北车全面召回京沪高铁CRH380BL动车组,主要是因连续发生热轴报警误报、自动降弓、牵引丢失等故障。

  CRH380为京沪高铁运营的主力车型,自中国北车CRH380BL全面召回之后,目前京沪高铁上运行的67列动车组均为中国南车研制的CRH380A(L),主要由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

  背景资料:7·23动车事故简报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目前事故原因尚未彻底查明。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有数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温家宝总理2011年7月28日10点左右来察看“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并召开中外记者会。7月29日,事故遇难者家属和亲友等来到事故现场举行悼念活动。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由50万元提升为91.5万元。

  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组长骆琳28日表示,事故原因调查全面展开,调查结果争取于9月中旬向社会公布。 该调查组全体会议28日在温州宣布了调查组组成人员名单,并明确了调查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近三年动车事故和故障

  2008年1月23日20时48分,北京开往四方(青岛)的D59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济南铁路局管内胶济线安丘至昌邑间时,发生重大路外交通事故,造成18人死亡,9人受伤。

  2009年3月28日下午,从青岛开往北京南的D54次和谐号列车,在山东境内潍坊附近发生事故。据称一男子被撞身亡,但这种说法未经铁路部门证实。列车车头部裂开大口子,列车停在半路约20分钟,列车晚点约15分钟。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目前事故原因尚未彻底查明。事故造成40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2011年8月31日,本应14:25发车的D6013次济南东-青岛列车由于列车故障暂时停运,致使济南东站200多旅客滞留一小时。

  2011年8月31日,达州至成都东D5183次动车发生故障,第15车厢突然冒烟,随后,该车长时间停靠在遂宁至成都之间。

  2011年9月1日中午,福建莆田暴雨导致莆田至仙游间左侧山体发生边坡溜坍地质灾害,福州到厦门的多趟动车停运。(编辑:海绵)2<<1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