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亟待突破瓶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1:0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 本报记者 张颖
“从指标上看,中国已经是创新大国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高昌林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拥有了世界上最多的科研人员和世界第二多的SCI论文数量后,中国还是走不出一个乔布斯,甚至谈不上是创新强国。
9月24日-25日,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年浦江创新论坛”在东郊宾馆举行。与会者提出了同一个的问题:中国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缺乏创新?
政府想搭台
“中国科技体制经历过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为科技创新增添了新的动力,推动我国科技发展进入重要跃升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给出了政府的姿态,“随着世界创新密集时代的到来,科技对产业发展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和外部环境因此也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在万钢看来,科技与经济结合程度有待加强、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要求、创新环境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上海正处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向记者透露,上海将以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加强推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点,服务民生关注点。
“高新产业区不等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区,高新园区要打造一个真正内在的创新动力,更应该转向以市场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来打造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丁磊在“创新:中国企业的未来张江(核心园)分论坛”上做了进一步补充。
企业愿唱戏
与政府相比,身处一线的企业家总是有更多的想法。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认为,企业创新应该量入为出在利润的基础上拿出一定的比例进行投入。在梁信军看来,创新是“先生存下来,然后再保证足够的钱来进行创新。”
“我们是后起公司,前面的大哥太多,所以我们创新的逻辑就是跟大哥反着走。”分众传媒创始人、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江南春曾在“创新”领域开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他举例称,分众传媒公司倡导颠覆式的思维模型,在员工知识培训,技术培训中,朝着相反的方向去发展会获得更多机会。
江南春说,当年他投身广告业的时候,想做电视、报纸的广告,但这些领域已经有很多企业了,那时,江南春就开始琢磨“跟大哥反着走”,他想到,广告和人有关,而人的日常生活是有一条有规律的轨迹的,如果把广告植入这条轨迹,就会发现,依旧存在不少市场的空白。
专家泼冷水
“现在很多人恨不得一边创造知识,另一边就产业化,这是不对的。”在高昌看来,很多技术并不适合产业化,或者说,并不适合立刻产业化,竭力强调产业化的结果是,让企业的技术储备消耗殆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创新环境中系统分工不明确造成的,实际上是各个机构使命定位和运行机制的脱节,“让科研机构搞产业化、让企业搞研发,实际上都抹杀了两者的优势,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相对就少了”。
“美国60%的创新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并且也能被授予专利,相比之下,中国这方面的专利就少得可怜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说,“并不是一个地方、一个企业引入一个或几个科学家就是创新了,要搞创新,科学家一定要先变身企业家。有了经济头脑,创新才会有市场竞争力。”
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坦言,如今整个中国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的现状并不乐观,传统制造业目前的困境不是如何创新。郎咸平表示,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管理模式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