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对民间借贷宜加强引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06: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邱林
政府不必直接干预民间借贷市场,但也不能放弃对“游戏规则”的完善。政府唯一要做的是,制定相关政策,对民间借贷加以引导,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近期,一场全民参与的民间信贷又在温州引发高潮,且这股疯狂自去年以来被推向极致。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上市公司放高利贷,国有企业也在放高利贷,老百姓也在放贷,政府官员也在放贷,银行自己也在放高利贷,社会很浮躁,这个很可怕。”
有评论认为,若刹不住温州民间借贷的风潮,大规模的资金链断裂与坏账可能成为首个攻破中国金融安全堡垒的地方。有人甚至建议,政府应采取限制措施,限制或取消温州的民间借贷。
但这是不现实的。客观地说,相比于投资,民间资金持有人宁愿选择放贷,这在温州既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什么反常现象。回过头来看,温州民间借贷火爆,与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大环境有关。新华社近日援引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的话说,目前中小企业只有10%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得到贷款,约90%要靠体制外的融资。某些地区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高达120%。
出现这种情况,至少涉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足够的民间游资存在。存款利率过低,扣除物价因素就是负利率,而股市装熊、震荡不宁,楼市也因政策调控,有回报率缩水或“跳楼”的风险。国内目前的民间游资已积蓄了巨大能量,它正左冲右突,寻找出路。这是民间高息借贷的资本基础。
二是国有银行的借贷结构不尽合理。在资金趋紧时,求贷若渴的许多小企业希望银行贷款,哪怕是小额贷款让其渡过暂时的难关,但国有银行却不愿意这么做。而且在高息民间借贷市场兴风作浪的,参与者众。还有一些不义者——身居政府或银行要职的“掮客”。他们中,有的仅是“中介”,有的则兼从银行拿钱出来,成为资金的供给者从中获取利益。
浙江银监局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浙江省主要银行机构信贷规模同比较去年下降了12%,其中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比去年下降了60%以上。与此同时,银行目前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左右。例如交通银行目前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率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至30%。
实际上,各家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紧缩,为温州民间借贷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缓解一些小企业现实的融资困难起到了不少作用。目前国内投资渠道还是比较单调,温州人觉得放贷成了最适合的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换句话说,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无门的情况下,温州人的投资意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与深圳等地的民营经济情况不同,温州尽管同样有着大量的民间财富,但是明显分为两种渠道,一种是创办小企业做实业,另一种是通过传统的经商、做纯粹的贸易发家致富。后一类投资者对于利润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不但关注实业里的投资机会,更关注楼市、煤炭等有着暴利机会的领域。
其实,成熟的市场存在着合理的投机成分,民间借贷不等于违法乱纪,投资也不等于投机。虽然高利贷具有非理性,会受到人的责怪,但说句公道话,温州的民间资本逐利无可厚非,法律也没有限制民间借贷。近来,一些地方出台政策对民间借贷予以支持。例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今年8月22日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表示,民间借贷按“利滚利”收账,只要约定利率不超出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法院应予以支持。
有迹象表明,在各类经济中,温州民间借贷是该市的重要经济领域,也是当地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最佳途径。事实上,温州的民间借贷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只要资本需求足够旺盛,有利润空间,像前期的炒煤、炒房一样,即使血本无归,也会有人去做。这也许就是温州人与其他地方人的差异所在。
由此可见,政府不必直接干预民间借贷市场,但也不能放弃对“游戏规则”的完善。政府唯一要做的是,制定相关政策,对民间借贷加以引导,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要看到,在历次国家宏观经济调整中,小企业往往最容易受到影响,在银行紧缩信贷的情况下,等待他们的往往是死路一条,而如果有民间借贷作为后盾,他们可避免走向死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