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7·23动车事故结果未出纪念币发放遭质疑 意在表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9:37 来源: 中国经营网

  10月19日,网上流出“7·23”动车事故救援纪念章的照片引关注。事故调查报告迟迟未公布,却流出了疑似庆功的救援纪念章。

  7·23动车事故结果未出纪念币发放遭质疑意在表彰?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10月19日,网上流出“7·23”动车事故救援纪念章的照片引发关注。事故调查报告迟迟未公布,却流出了疑似庆功的救援纪念章。

  “7·23”动车事故纪念币引质疑

  据南方都市报消息,10月19日,有网友曝出温州鹿城区制作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纪念币,并将相关图片发布在网络上,众多网友对此提出质疑。当天下午温州鹿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确实有这套纪念币发行。

  温州市鹿城区证实,纪念章为该区发放,旨在弘扬当地在救援中体现的团结一致、勇于奉献的向上精神,每枚造价仅30多元。

  昨日中午,温州媒体人“iam aim”将一枚银色纪念章的照片通过微博(http://weibo.com)发布,并配文称,“分享官方7·23纪念章一枚,事情还没个交代,这边就开始庆功了”。此后,有网友将纪念章和包装盒照片一并通过微博发出。

  通过这些照片,纪念章的细节清晰可见:纪念章整体为银色,呈圆形,四周铸有“参加‘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和“纪念”的字样,中间图案为凸起的三只相互抓紧的手。而在外面的包装盒上,落款单位为温州市鹿城区区委和区政府,时间为2011年8月。

  因本次事故的调查结果没有出炉,这些照片流出后引发巨大争议。有网民质疑,“一方面迟迟不公布调查结果,一边竟拿着纳税人的钱采购无谓的东西来贴金”。也有网友表示,“这么悲惨的事情里都能发现值得歌颂的亮点”。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26日,温州市鹿城区就已召开集中表彰“7·23”事故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会议。与这次纪念章流出时一样,那次表彰大会也曾饱受舆论的广泛质疑。

  鹿城新闻网的信息称,在当时的表彰大会上,获先进集体的29家单位有事故发生地的双岙村村委会、老人协会、巡防队,也有为事故救援和善后提供无私支持的温州萤火虫义工园、温州车迷俱乐部、鼎力峰鞋材厂、温州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鹿城慈善总会等社会团体、企业、慈善组织、志愿者队伍。获先进个人的61人全部来自基层一线,他们中大多是事故发生当晚参与现场救援的村干部、村民和新温州人。

  而在本次大会上,这枚纪念章就已流出。温州景宁人张德忠,获“7·23”动车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先进个人,在其获奖后的合影中,手上就拿着这枚纪念章。据温州市鹿城区对外宣传中心的一位负责人透露,那次表彰大会并无公务人员,会上发的纪念章也是最早的一批。现在纪念章仍在发放,所有参加救援和善后工作的公务人员和社会人员均可领取,每枚造价30多元。

  该人士说,发放纪念章“目的是弘扬在动车事故救援中当地所体现出的团结一致、勇于奉献的向上精神”,她认为,事故调查和表彰救援行为是两回事,事故调查是国家做的事情,当地并不具体负责。而且,表彰救援不宜过迟,时间太久的话达不到效果,所以早表彰是应该的。

  政府书面回应:

  在20日凌晨,温州鹿城区政府书面就纪念币一事进行了回应。以下为说明函全文:

  网贴质疑的“7.23”事故救援纪念章非贵金属

  参与救援志愿者称是一种莫大精神鼓励

  10月19日,有网友质疑温州鹿城区近日向参与“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的人员发放纪念币一事,经鹿城官方核实,该纪念章非网络所传的纪念银币,仅是一枚普通的纪念章,价格仅30余元。

  8月26日,鹿城区召开“创首善、争一流”思想进位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总结大会。会上表彰了来自一线参与救援和善后处置的村干部、村民、新温州人、志愿者等。鹿城区经多方了解,对所掌握的企业员工、新温州人等发放人手一枚纪念章。当日,一名参与现场救援的志愿者称,拿到纪念章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舞。212>>

  10月19日,网上流出“7·23”动车事故救援纪念章的照片引关注。事故调查报告迟迟未公布,却流出了疑似庆功的救援纪念章。

  7·23动车事故技术调查已完成

  据媒体消息,针对7·23温州动车事故的调查,目前有关技术方面的调查已经全部结束,事故的责任认定范围也已有了轮廓,但责任人的追究和处理还需要时间。

  也因此,知情人士称,“不要期待调查报告公布的时间”,因为“责任范围、责任认定是个复杂的过程,加上高铁是个新事物,首次事故的责任认定要更加客观公正,时间长是无法避免的。”

  知情人士称,虽然事故的责任认定范围已有轮廓,但责任的划分和认定,“是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日常管理、运行等等细节,需要的时间或许会长点”。

  另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事故调查主要的工作集中在了责任追究、如何定责、如何处罚等细节上。

  事故调查报告仍未果

  “‘7·23’事故调查组将继续深入调查,原先预计9月底就能完成的调查报告估计要延期,而责任认定也就随之延后。”

  9月21日,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说,目前仍有许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和验证,事故调查报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时间。

  7月23日晚,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在温州境内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D301次列车4节车厢从高架桥上掉落,共6节车厢脱轨……该次事故造成200多人伤亡。

  关于事故原因,铁道部最初给出的答案是D3115遭雷击后失去动力停车,造成D301追尾。不过,事故发生后第5天,7月28日,动车追尾事故国务院调查组首次召开全体会议,即时上任的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称,由于温州南站信号灯设备存在缺陷,应该显示红灯的时候显示绿灯,没有给后车提供应有的信号,相关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在这次会议中,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王德学表示,书面调查报告将在9月15日之前形成。

  9月22日,据媒体报道,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期限为60日。

  不过另一个适用于此次事故的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当时这个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出台的时候(2007年),高铁还没有出现(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所以规定的调查时间是那样(60天,如有特殊情况,延展60天)。但高铁是个特别复杂的事物,要想彻底搞清楚,该条例规定的60天恐怕不够。”安监总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说。

  10月14日,据媒体报道,在事故调查中,调查组曾与铁道部沟通不下百次,关于责任范围、责任认定,存在分歧。“上海路局的有关人士、温州南站的相关人士会受到责任追究。”某知情人士称,但如何承担责任,即相关责任人会面对什么样的处罚,目前在研究中,事故调查组也还在封闭中。

  事实上,德国1998年的ICE事故,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过程长达5年。但事故发生后,德铁(德国铁路公司)在调查期间公开了多份报告,公众每天都可以在新闻上看到跟进情况。

  ICE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德铁降低了全线高速列车的时速,并全面检查安全性,随后按联邦铁路局的要求,停运所有同型号列车,对其进行超声波安全检测,将59辆同型号列车上所有箍着钢条的双毂钢轮,换成整块钢材切割而成的单毂钢轮。(编辑:郭英鸽)2<<1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