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可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17:00 来源: 《中国慈善家》
传统与现代的工艺技法、西方与东方的艺术语言,均融合在了王天仁以废木料创作的木雕作品中
文 | 武汐滢
在北京西单大悦城,有一家独树一帜的服装店——牛仔品牌Lee在中国内地的首家潮流概念店。迥异于周围服装品牌的店内布置,Lee的这家店面布置得“妙趣横生”:当你挑选衣服的时候,隐藏在衣架背后的巨大鬼脸可能突然冒出来吓你一跳;用来休息的椅子上则画着一张“血盆大口”,似乎随时准备咬你的屁股……而衣架、椅子这些奇妙生动的木制家具创意全都出自一位年轻的香港艺术家王天仁之手,他以独特的木雕作品打造了一个前卫新潮的店面环境,并将自己环保与幽默的理念巧妙融合于Lee所倡导的独立、个性的品牌精神之中,最终为顾客提供了一次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有生命的木头
为完成毕业作品,却意外发现废木料的新价值——这个故事虽已为许多媒体讲述过,但却是了解王天仁时不可或缺的桥段。
2000年,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的王天仁与其他同学一样,正为参加毕业作品展紧张准备着。三年的艺术系读下来,课程虽然填得满满的,各种媒介也都接触了,王天仁却还没想清楚究竟哪种艺术形式是自己最喜欢的。不过,他首先毫不犹豫地排除了绘画,因为画画要求安静,而他天生好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天仁路过校园内的一处施工工地——在地域狭小的香港,每天都会涌现出很多这样的新建筑项目,一批批没用的木卡板被丢弃在了工地上。第一眼看到这些颜色斑驳、略带沧桑的木卡板时,王天仁的目光马上便被吸引住了,“那些静静堆放着的木头仿佛有生命一般,向我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他对《中国慈善家》说。
实际上,对于旧木头,王天仁自小就有亲切感。在他幼年时,由于家境不宽裕,家里经常使用经过改制的家具。“妈妈亲手画出家具图,再买来旧木头,让木工锯出需要的大小,我和哥哥就按照图示用钉子和螺丝将木块组装起来。”经过几个暑期的这种劳动之后,小天仁渐渐感到,用旧木头制作出来的书桌、茶几等家具丝毫不比买来的差。从此,让旧物焕发新价值的理念,在他脑中扎下了根。
所以,当在校园工地看见废木卡板时,王天仁便认定,与其去买昂贵的材料来制作毕业作品,还不如使用这些废木,让它们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延续。
顺利毕业后,王天仁幸运地获得了在香港小有名气的奇极创作室执教的工作。闲暇,他就和几位艺术系同窗合租了一间小型艺术工作室,其它人专职画画,王天仁则继续“摆弄”他心爱的木头。后来,由于环境、位置上的诸多不便,二人将工作室搬到了火炭工业区,那里驻扎着许多艺术家,租金尚算便宜,创作空间也更大了。
在火炭工厂区,废木随处可见,简直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那段时间,王天仁最大的乐趣就是利用星期天到周边的工厂大厦楼下“寻宝”。一开始,大厦管理员总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这位“拾垃圾”的年轻人,时间长了,逐渐得知他是位艺术家,再遇到他时,还会积极地帮起忙来:“你这一块不好啦,我给你找!”
看过王天仁作品的人就会发现,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动物造型,“原因我也解释不了,总之一看到木头我就会联想到小时候看过的卡通片里的动物。”而在那些卡通片里,几乎每只动物都被设定了一种特殊的性格,这让他印象深刻:“狼和鳄鱼是坏的,牛是朴实的……我不是很喜欢卡通片里女孩子那种甜甜的、大眼睛的造型。”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动物的眼睛都被刻意画得很开,而且一大一小、眼珠歪斜,一副幽默俏皮的样子。
实际上,挑选废木前,王天仁一般并没有成型的构思,但脑中卡通片里的动物形象会“引导”他发现目标,“比如有时候,我拨开一堆废木料,看到某块木板的一部分,脑中就自然浮现出一只小狗的腿,于是我就把它做成一只小狗。还有时候,我会在木头上看见一只兔子或者一头牛的一部分。”王天仁说,“但这些别人是看不见的,只有我能发现。”
2001年,王天仁第一次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香港艺术双年展,该展览最显著的特色就在于它是以报名形式公开接受香港艺术工作者的参与。最终,王天仁的作品“狼”和“大鹏鸟”入选艺术展,同年,“大鹏鸟”被香港艺术馆收藏。
此后,逐渐有画廊找到王天仁,希望与他合作举办展览,让他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还有一些艺术爱好者则提出要购藏他的作品。对于彼时毕业刚一两年的王天仁来说,这是一种不小的激励,“时下最火的是影像这样的媒介,而用废木头进行创作还属于比较冷僻的艺术。其实在香港,用废料进行艺术创作的人不只我一个,但他们的作品通常偏向于传统艺术品,更严肃、正经一点。而用卡通造型做木雕的,除了我就没有第二人了吧。因此,我的作品能被人欣赏,我觉得蛮幸运。”王天仁说。
“茶餐厅”
其后的几年,王天仁的作品每年都会频繁出现于各类大大小小的展览中。
2009年,SPORTMAX找到了王天仁,这也是他第一次与知名品牌合作。SPORTMAX是意大利一家高档服装品牌,它计划当年在香港做一些庆祝活动,于是找到一些画廊洽谈合作,画廊便向SPORTMAX推荐了王天仁。SPORTMAX的服装面料名贵考究,这正与王天仁作品材料的质朴本色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突和对比,而且,王天仁的作品幽默,任何国籍、文化的人都能欣赏。最终,双方的合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从此,王天仁开始频频受到服装品牌的青睐。
香港学者马家辉曾说,“香港的文化就是茶餐厅文化。你去茶餐厅,可以吃到三明治、牛排、意大利面,也可以吃到白粥、馄饨面和火锅。”王天仁也常以茶餐厅来比喻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现的香港交杂文化的特征。
“有时候,我不用钉,就用纯卯的方法把木头组合起来。”王天仁说。卯榫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家具构建中的一种技法,它通过木头上凹槽、榫窝与榫头的接合,使构件间自然结合,即使不用一个钉子,也能使家具牢固耐用,且巧妙不露痕迹。
而如果作品体型过大,王天仁会在展览前才把作品组装起来,“香港地方太小,而做雕塑本身就是一种挺费空间的行为。”所以,他从一开始就在思考适合在香港做雕塑的方法,最后找到的方法是运用螺丝或入榫的方式,使整件作品可随时进行组装或分解,如同模型或积木那般。就这样,传统与现代的工艺技法在王天仁的创作中得以完美融合,而他还希望,“在艺术的语言里,不管是西方的,或是东方的,如果能在我的作品得到一种共通的表现,那就太好了!”
王天仁不仅喜欢参加展览会,更喜欢亲自到现场观察参观者的反应,“用幽默感染人是我喜欢的艺术表现方式,如果参观者在看到我的作品后感觉很开心,这将是我最大的快乐。”他不希望人们一提到“艺术”,就联想起“嘘,小声点”、“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等警示性语言。他认为,孩子对艺术品的感知是最直接的,但孩子们不会去管一件艺术品究竟值多少钱。因此,他不介意观者穿过围栏近距离接触他的作品,“即使作品因此破了、烂了不得不丢弃,那也要让大家玩个够,我并不会觉得可惜。”
2011年4月,美国牛仔服装品牌Lee在中国内地开设了首家潮流概念店,其选择的合作伙伴就是王天仁。在以往的合作中,品牌方通常是将一个单独的空间交给王天仁布置,或是将其产品与他的作品进行搭配摆放。而这一次的合作却大为不同,Lee邀请王天仁参与了其店面设计,而店内空间如何布置、服装如何陈列,全都成为了王天仁作品的一部分,这使得他的艺术第一次与店面深入融合。很多光顾过Lee西单大悦城店的年轻人都表示,Lee的潮流概念店使得逛街的涵义不再单纯,顺便还让大家过了一把艺术瘾。
如今,王天仁用木头进行创作已经超过十年了,而他的木雕作品也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赞许,但对王天仁来说,木雕始终只是一项副业而已。这些年间,他从奇极创作室的兼职老师一直做到创作总监,但学校的日常事务也占据了他很多的创作时间,“很多人觉得我做出了这么多成绩,应该是一个全职的艺术家。但实际上,我只是在享受创作的过程,并没想过作品能不能卖,或者能不能被展览。”在王天仁看来,当某件事情是你的爱好时,即使你没有特别去坚持,也会不自觉地把它们安排进你的生活;而如果一开始就不能抱着单纯的心态进行创作,作品也不会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