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他不是盖茨 他是乔布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17:00 来源: 《中国慈善家》

  尽管罹患绝症的乔布斯可能已时日无多,但他的拥趸们依然希望,假以时日,这位巨人将在慈善领域有些建树——而且是以“不同凡想”的方式

  文 | 本刊记者 倪妮

  9月9日,当全世界的苹果拥趸们还在为乔布斯之前的突然退休,以及苹果公司的未来走向“哀悼”和彷徨时,接替乔布斯的苹果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就做出了首个不同于乔布斯风格的举动:慈善捐款。

  在当天一封发给苹果员工的内部邮件中,库克写道:“我亲爱的朋友们,我非常高兴地宣布我们启动了一项慈善捐赠配对补贴计划,我们深受那些慷慨回馈社区同事的启发,此计划将帮助个人捐助事业得到进一步的推动。从9月15日开始,如果你向501C3条款(美国税法的一个条款,其给予宗教、慈善、教育等组织以免税待遇)的非营利组织捐款,苹果将给予你相应金额的补贴,每年最多1万美元。该计划首先要针对美国全职员工实行,并逐步拓展到全球其他的地区,感谢你们的努力工作,不管是苹果总部还是其他地区的员工,能够成为你们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如果你想了解有关该计划的更多信息,你可以登录苹果人力资源网站,我是你们的朋友库克。”

  与苹果平素神秘、遮遮掩掩的作风以及乔布斯稍显冷酷的暴脾气不同,这封向媒体公开的信展现了独特的库克式温情。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库克这种有些刻意为之的不同,某种程度上还不啻于将其前任老板的一根软肋昭告于天下。

  原罪

  “人类的欲望从苹果开始:第一个诱惑了夏娃,第二个砸醒了牛顿,第三个握在了乔布斯手中。”这个流传甚广的著名段子,相当准确地勾勒出了乔布斯集激情、完美主义、天才于一身的形象。

  在《福布斯》最近公布的美国富豪榜上,乔布斯以70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41位。虽然与排名前两位的盖茨和巴菲特看似相距甚远,但考虑到苹果已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以及乔布斯当年买下的皮克斯动画如今强势的发展劲头(他拥有皮克斯所属的迪士尼公司7.4%的股份),在商业上功成名就的乔布斯,与盖茨和巴菲特相比,唯一欠缺的,不是个人财富和声望,而只剩慈善。

  目前,还没有公开资料显示乔布斯进行过慈善捐款,所以世界上也没有一所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或学术机构。他还拒绝了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后者如今已吸引了近70位美国亿万富翁加入,其中包括科技界新贵——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这些人承诺在有生之年或弥留之际将至少半数个人财产捐给慈善机构。

  事实上,1986年在离开苹果后,乔布斯曾成立过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但其一年多后随即关闭。乔布斯在苹果的老部下、时任该基金会负责人的马克·沃米林(Mark Vermilion)曾对此解释道:“他显然没有时间。”

  除了工作以及是美国民谣摇滚之父鲍勃·迪伦的狂热粉丝外,乔布斯的确未曾对哪个社会问题显出特别的关注。沃米林透露,他曾希望乔布斯能够更加关注一些与社会问题相关的领域。“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无能让他提不起兴趣。”沃米林说。即使身患癌症,乔布斯也没有像其他著名癌症幸存者那样,利用自己的声誉来号召更多的相关慈善捐款——如果愿意,他完全可以成功地将自己的慈善理念推销给众多人,就像其推销苹果产品一样。

  而乔布斯的个人好恶显然也深深影响着苹果这家打着他深刻烙印的公司。与当下很多热衷慈善的跨国公司不同,在苹果,没有一个掌管慈善业务或企业社会责任的部门,苹果此前也没有设立过任何由员工捐款成立的慈善项目。1997年重返苹果后,乔布斯甚至关闭了该公司的多个慈善项目。他当时表示,此举的目的是恢复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如今,尽管苹果每年拥有高达100多亿美元的利润和76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此前的慈善项目却一直都没有重启。

  而对于之前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苹果代工厂和供应商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这家一向标榜文化、设计的科技公司所表现出来的漠不关心(详情参见本刊2011年第3期《迷失的苹果》一文),也曾一度令其备受质疑——一直以来,中国市场虽然并不为苹果总部所重视,但却总是对苹果产品展现出令人惊讶的热情。在创新、酷等赞美辞之外,苹果公司也同样沾染上了其创始人冷漠与傲慢的气质。专门关注公益领域的《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杂志曾将苹果称作是“全美最不仁慈的企业”之一。

  神坛

  8月底,美国《纽约时报》网络版撰稿人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撰写了一篇文章,指出乔布斯在慈善领域的成就乏善可陈。尽管文章开头就对乔布斯不吝赞美,但他随后的指责还是引来了无数口诛笔伐。《福布斯》杂志的专栏作家、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博士埃里克·杰克逊(Erick Jackson)在一篇题为《乔布斯不做慈善又如何?》的文章中甚至愤怒到有些口不择言:“不到一周前,乔布斯辞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他的健康问题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在这个时候,我们竟然看到了这篇说乔布斯贪婪的垃圾文?”(《福布斯》在该文后特别注释,杰克逊持有着苹果股票。)

  对于给我们带来了iPod、Mac、iPhone、iPad等一个又一个精致高科技产品的乔布斯来说,不做慈善又如何?拥有如此想法的人绝对不只杰克逊一人。

  在盖茨决定全身心投入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并捐出他的所有财富前,他通常被人们视为一名贪婪的垄断者,甚至是“撒旦”的化身;而在对其不乏讽刺意味的电影《社交网络》即将上映之际,扎克伯格则向处于困境中的纽瓦克教育系统捐赠了1亿美元。今年,他已超越盖茨,位居美国科技界十大慈善家排行榜榜首;更别提去年底一份“巴比宴”的邀请名单在中国企业家中引发的恐慌——无论参加还是拒绝,多捐还是少捐,他们免不了会惹上些非议。

  不可否认,对于不少商人来说,做慈善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个人形象,但身上已笼罩了太多神话的乔布斯显然不需要如此。

  “如果过去几十年来,乔布斯将生命奉献于思考如何捐钱而不是做他所擅长的事情,那么对于人类来说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说这话的,是一位专门研究公益组织创新的学者,在他看来,乔布斯用自己的时间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他堪称最伟大的慈善家——在大多数富翁因为没有向社会回馈足够资金而备受批评之际,或许只有乔布斯,专心“赚钱”却仍然能够受到推崇。

  “晚上躺在床上时能对自己说,我们做了一些精彩的事情……这才是我在乎的。”乔布斯曾如是说。我们是希望天才型的企业家在达到财富的某一节点后,将财富奉献于社会,还是希望利用它继续创造财富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这的确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要知道,今天,人们之所以还能常常提到卡内基或洛克菲勒,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留下的那些其出资建立的图书馆、大学、医院,而不是什么钢铁或石油大亨。而iPod、Mac、iPhone、iPad以及后续的种种新产品(我们愿意相信,苹果仍然会有后续新产品),虽然用户体验很好,改写了我们听音乐、上网、阅读的方式,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当人们使用着更先进的科技产品时,有多少人还会铭记它的“启发者”?

  索尔金的文章发表后,涌现了众多乔布斯的辩护者,其中还有一向特立独行的U2乐队主唱波诺。他说,乔布斯就曾通过出售特别版iPod和iTunes礼品卡,为自己发起的帮助非洲防治艾滋病的公益活动募捐,也因此成为了波诺的慈善组织RED的最大捐赠者。

  有记录显示,苹果公司曾在2008年向一个希望否决“8号提案”(Proposition8)的组织捐赠了10万美元,该提案的目的是在加州禁止同性婚姻。另外,2009年,身患胰腺癌的乔布斯在寻求治疗时,发现加州并没有足够的肝源或肾源,于是,他积极推动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创建了肾移植活体捐赠者注册制度的大州,并与时任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一同颁布了该项立法。而乔布斯夫人则是众多公益机构的董事及联合创建者,有理由相信,乔布斯夫妇很可能也为这些机构捐助了资金——尽管他们的名字没有出现在任何捐赠人名单中。

  所以,很多人指出,乔布斯并非不做慈善,而是其捐助也许都是以匿名形式体现的。比如外界就一直怀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收到的1.5亿美元匿名捐款就来自乔布斯。

  很多企业家都喜欢匿名捐助,他们不需要享受外界对于其慷慨行为的赞美,由此,他们也能将钱送到真正想帮助的人手里,而不必承受来自外界捐助请求的压力。但盖茨和巴菲特发起的“捐赠誓言”正在改变这一切,它让大家看到,个别明星商业领袖高调慈善的行为,会在自己圈子内外产生巨大的榜样和带动作用,最终形成一种集体行为——无论跟随者是出于压力还是真心,对于社会来说,这毕竟是一件好事。

  当然,乔布斯的作风是沿袭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以其他人认为“对”的方式展开行动——而令我们无法指摘的是,大多情况下,他都做得很成功。

  Think Different

  有评论认为,库克高调的慈善宣言,看似微不足道,但实则体现了没有乔布斯的苹果未来可能的变化。库克没有选择将万众期待的iPhone5尽快推出来,而是通过一种加强员工福利和增强公司美誉度的双赢手段,率先塑造新的公司文化,这或许说明,他将带领苹果告别埋头苦干的“乔布斯时代”,而迎接懂得整体包装公司形象的“库克时代”。

  当然,这样做的风险是,苹果或许会就此融入到那些毫无特色的大公司行列中了。此前,苹果每周一的例会,10个左右的产品高管都会直接向乔布斯汇报所有产品的销售、研发、生产等情况,而在苹果总部也经常会出现通宵达旦加班的景象——这家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仍然保持着创业公司的一些特点。

  那么,离开了苹果的乔布斯会有什么改变?

  乔布斯的一名好友此前曾为他不做慈善而辩护:“他的精力都放在两件事情上——组建苹果的团队和他的家庭。这是他的重点,其他事情会分散精力。”

  在1985年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乔布斯说过:“要学会做好一些事情,就必须先在一些事情上失败。既然有失败,就必须有衡量系统。这也是绝大多数慈善事业的问题,没有衡量系统。你给一些人一些钱去做一些事,大部分时候你永远也不知道,你对那个人、那个人的想法或那个人的实施过程的判断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不能衡量成功还是失败,慈善就很难变得更好。而且,大部分时候,带着想法来找你的人不会提供最好的想法。你需要自己去寻找最好的想法,而这需要时间。”这或许透露了乔布斯对于慈善的真正想法:慈善业的整体环境和缺乏足够优秀的人才,让他无法产生过多热情投身于此。

  乔布斯是聪明人,也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所以,他难以忍受不够聪明的人。据说,他会在任何场合——比如电梯里——向员工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够智慧,很可能就面临着被开除的命运。

  1997年回归苹果后,乔布斯曾从近百个正在进行的项目里保留了10个最优秀的消费领域产品,而正是这项名为“Think Different”(不同凡响)的策略,拯救了彼时濒临绝境的公司。后来的事我们都看到了,他一直履行着Think Different的原则。而在慈善领域,诸如如何消灭非洲肆虐的蚊虫等方面的研究,盖茨早已捷足先登了,在科技界自诩更富革新意识的乔布斯,当然不甘在新的领域仅做一名盖茨的跟随者。

  不过,乔布斯曾明确说过:“我觉得我必须花掉这些钱。如果人死了,肯定不能把一大笔钱留给孩子,这会毁掉他们的生活。”而他认为,个人可以比政府更聪明地回报社会,找到和金钱相处,以及如何将钱归还给世界的办法——而这些同样都需要时间。

  巴菲特直到75岁才开始关注慈善,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是到69岁才创立了沃尔顿家族基金会。而乔布斯今年只有56岁。尽管罹患绝症的他可能已时日无多,但拥趸们依然希望,假以时日,这位巨人将在慈善领域有些建树——而且是以“不同凡想”的方式。(注:本文发稿时间为2011年9月30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