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价难敌人民币升值 广交会订单骤减促进口暂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8:18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徐芸茜 北京、广州报道
秋风萧瑟寒意浓,恰如此时中国的外贸企业。
为期5天的第110届广交会一期暂告一段落,统计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对美国成交下降高达54.9%,五矿化工产品对欧洲出口下滑15.3%。作为我国进出口的风向标,不尽如人意的订单数据凸显出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这几个月来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和明年,至少明年一季度的进出口形势会相当严峻。”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10月19日表示。
3月份31.5%,8月份27.1%,8月份18.9%,外贸同比增长数据从今年3月份开始一路下滑,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增幅都比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以上,增速下降趋势明显,决策层表示出了担忧。
继温家宝总理调研之后,商务部及下属各商会也对当前外贸形势进行针对性的调研。一位参与调研的商务人士告诉记者,这次调研不但针对出口,还有进口,“但就目前的调研情况来看,外贸形势十分严峻。”他说。
显然,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拖了GDP的后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9.1%。其中,外需对GDP贡献率为-1.3%,和上半年-0.7%相比,其短板效应更加明显。
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对本报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的2-3年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中国经济软着陆实际正在形成,积攒了十几年的问题正在解决。
与此同时,目前货币政策尚难言松,“定向宽松”之法浮出水面。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此时减税无疑是一剂良方。
提价难敌人民币升值
“出口市场越来越难做了。”这几乎是本报记者在广交会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最低工资标准比去年上涨20%,原材料价格一年之内翻两倍以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去年中的6.8到如今的6.3……在今年年初的春交会上,许多企业仍纠结在是否涨价的问题上,但到了秋交会,涨价似乎已成为企业继续生存的唯一途径。记者走访发现,本届广交会可谓“涨”声一片,企业普遍将提价5%-20%不等。
价格虽然涨上去了,但前来参展的山东莱新外贸集团公司销售经理王辉却并不兴奋,因为这与将近20%-50%的原材料涨幅相抵,企业利润反而降低了。
作为连续5年排名中国出口额最大500家企业之一的山东莱新,其主要出口地为欧美。本届广交会,王辉感到来自欧美的订单明显减少了,“预计四季度订单还将继续下滑。”
企业的切身体会与官方的统计数据相契合。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首日入场9.5万人次,较去年的约12万人次锐减21%。此外,一期累计报到人数中来自亚洲的有59280人,占比近六成,来自欧洲的有17637人,来自美国的仅有4078人。从成交量上来看,以一期机电产品为例,美国成交量下降54.9%。
华创证券宏观分析师何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本届广交会可以看出,外部环境对中国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首先,美欧经济体弱势增长的格局并无好转的迹象,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愈加显著。
接受记者采访的很多参展商均表示,估计明年的订单可能会更差,但目前他们最担心的却并非订单,而是人民币升值。
“成本上涨还好说,我们可以通过加价转嫁,但面对人民币升值我们毫无办法,半年前和半年后的利润差别可能是几千美元,而且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可能性非常大。”重型卡车制造商安徽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经理王喜凤说。
为了留住工人和市场,企业只好选择“短平快”的小单。因此,一期成交的订单中,均以三个月以内的短单为主,短单占比达到52.7%。
Q4出口增速或滑至个位
而决策层最担心的是,外贸的此种下滑是否成为趋势。
10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广州主持召开外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外贸易应当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这三个支柱开展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稳增长”这次被放在了首位。
这是广交会开幕的前一天,也是继金融危机之后,温家宝首次出席广交会。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普遍反映的就是,近年来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企业利润下降,生产经营困难,希望政府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度过眼前的困难。
“这几年职工工资每年增加10%。但是以此为基数还会产生许多成本。比如说,养老保险占工资总额的10%,医疗保险占工资总额的6.5%,工会会费占2%,都会相应增加。”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郭小慧在调研会上给温总理算了企业综合成本上升的账,她以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为例:200个企业当中,60%以上的企业说幅度超过3%时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亏损。
国家调研结束后,商务系统层面的调研也随即展开。本报记者获悉,本次广交会商务部及各商会将对企业订单情况、生产情况、利润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展开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将上呈国务院。
综合考虑外需成本和汇率、基数等因素,商务部预判,今年全年进出口增幅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而参与调研的上述商务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第四季度外贸形势十分严峻,出口增速有可能下滑至个位数。这与很多机构的预测颇为一致。
瑞银证券中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由于欧元区经济受到主权债务危机拖累,预计中国的出口将在未来数月明显放缓,年末增速将降至个位数,而2012年仅增长5%。
由于预期出口增速将在未来几个月中显著趋弱,瑞银也将中国的出口额增速预测从12%下调至5%,并将实际出口量预测从9%下调至6%。
外贸政策微调
严酷的外贸形势下,政策动向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把扩大进口与稳定出口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中国始终坚持开放的贸易政策,既重视出口,也重视进口,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调研中温家宝“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的政策定调无疑给寒风萧瑟中的外贸企业注入一股暖流。
高层的表态意图明显——在今年余下的数月以及明年全年,外贸政策将基本保持稳定,包括加工贸易、出口退税、金融、保险及汇率政策。这也意味着持续近一年的“促进口”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经济学家茅于轼日前表示,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问题有两点:首先是出口太多,因此积累了大量的顺差,表现为三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其次,经济增长过多依靠外贸。
不过这一次,仅仅依靠外贸来拯救中国经济几无可能。
2008年金融危机时,外贸对我国经济复苏贡献巨大,但也留下了一些弊端。如今,国家开始重点调整经济结构,而显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是不可能完成转型的。因此,即便三季度GDP放缓至9.1%,也是在国家允许范围内的。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接受采访时称,经济增速就是再放缓,GDP每年8%的增速也是全球第一。可见经济增速降入8时代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向本报指出,投资、消费和外贸这三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大格局不会发生骤变,但会渐变。
那么,最先松动的将是财税政策。10月20日,财政部公布数据显示,1至9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1292.18亿元,同比增长27.4%。减税呼声由此再起。
受访专家一致的观点是,适当减少流转环节的税收有利于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增长,也有利于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