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军:民营书商进军海外第一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6:01 来源: 《浙商》外媒评价:“以前,中国为我们西方带来的都是打火机、鞋子之类的小商品,而新经典出版社终于为我们带来了盼望已久的精神食粮!”
文 │ 本刊记者 倪轶容 发自法兰克福 摄 │ 马宁 鲁统磊
法兰克福书展,是全球的文化盛宴。2011年10月12日,第63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如期开幕。虽然中国不是这次书展的主宾国,但6号中国馆依然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一场名为“《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英文版海外首发式”正在这里举行。一位身着正装,神态却略显疲惫的出版人用他带着浙江口音的普通话,向全世界发出这样的声音:“马克思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导师,而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举行这本书的发布会,可以说是中国和德国这两个伟大国家的亲切对话。”
这位出版人就是英国新经典出版社社长黄永军。自2008年黄永军和他的新经典出版社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首次亮相后,这已经是他和法兰克福的第三次握手了。
前两次书展上,黄永军都以现场唯一一位中国民营出版商的身份出现,引发了中外出版界和媒体的追捧。特别是在2009年书展上,他成功入驻英美8号馆,与世界闻名的大牌出版公司站在了一起,在现场刮起了一阵“中国风暴”。现场有英国媒体这样评价:“以前,中国为我们西方带来的都是打火机、鞋子之类的小商品,而新经典出版社终于为我们带来了盼望已久的精神食粮!”
这一次,黄永军带来的精神食粮颇为重量级:除了112本介绍齐白石、张大千国画等经典中国文化的书籍之外,他还带来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书,这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一方面,在8号英美馆,黄永军的新经典出版社作为唯一一家中国民营出版社,向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着浓郁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6号馆的发布会为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汉学家、主流媒体济济一堂,安排的座位早早地被占满,不少人是站着听完整场报告的。
德国法兰克福时间当天下午两点,一篇名为《〈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法兰克福举行英文版首发式》快讯就在新华网上露面。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人民网等网站纷纷转载。《参考消息》还专版报道了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在马克思的故乡宣传中共党史
为什么要把《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介绍给西方的读者?一个来自遥远的东方的执政党,西方读者会感兴趣吗?
在选题策划过程中,黄永军不是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们调查了许多西方国家的读者,他们都对中国感兴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黄永军掌握的资料显示,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中国举办,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中国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几十年取得这样的进步?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中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要了解中国,首先要了解中国共产党。要了解中国共产党,首先要了解主流学者是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黄永军意识到,从这个角度切入,正是西方了解中国的方向,而通过《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世界终于可以听到来自中国的主流声音。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专家谢春涛教授编写,打破了以往较为刻板的教材式党史写法,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解读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13个重大问题,梳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轨迹和60多年的执政经验,可谓权威性、可读性、创新性兼备。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推荐图书,《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文版在今年3月上市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迄今总发行量超过30万册,并连续数月高居图书排行榜前五名。近几个月来,该书也引起国外出版商的关注。通过和新世界出版社的合作,黄永军终于把这本书的英文版推向了世界。
为了策划这次书展的营销活动,黄永军在半年前就开始了他的倒计时。他不停地穿梭在伦敦、北京、法兰克福,不停地发E-mail,不停地与有关方面洽谈,不停地与员工一起推敲营销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饿了,就啃几口冷面包,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个盹儿。刚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一个新念头又油然而生,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论证。就这样,大半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离书展开幕的日子愈来愈近,黄永军的节奏也愈来愈加快了,仅仅是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他就在半个月时间里跑了五趟,反复和当地政府以及相关人员商谈活动事宜。甚至在车站等车的时候,他都不忘向每一个遇到的外国人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本书,希望听到来自西方读者最真实的声音。
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之后,黄永军终于看到了这一切的回报: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期间,《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英文版首发式在中国馆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出版商和读者的高度关注。
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常务副总裁、展团团长郭晓勇在首发式上介绍说,《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英文版由英国新经典出版社引进新世界出版社版权并出版。此书是该集团向世界说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崭新尝试。写作思路和手法上,该书突出了“以故事讲思想”和“让别人来评价”的独特视角和创作理念,通过有针对性地回答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将党史研究成果融入到故事和图片之中,以生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书中大量引用国内外名人及媒体,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和媒体的观点、评论,使该书具有客观、平衡的风格,既为国内读者开拓了视野,也贴近了国外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当日,该书成为展区热议的话题和亮点。中国驻德使馆公使衔参赞李新先生、中国驻欧盟使团教育文化处马燕生参赞、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陈英明先生、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吴伟女士、法兰克福书展副主席MsClaudia Kaiser、哈珀·科林斯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周爱兰(Ms. Stella Chou)、企鹅(北京)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海伦(Ms.Jo Lusby)、日内瓦国际出版者协会主席Herman P. Spruijt、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李济平先生等中外嘉宾、出版界名流及新闻媒体出席了首发式。前来洽谈出版合作的世界各国客户更是络绎不绝。
在会场,一位来自英国的资深记者捧着这本书留影,并激动地说:“我想知道中国为什么能!我更想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德国汉学家、民族学家南因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说,这本书对西方读者来说非常具有阅读价值且通俗易懂,同时对西方民众认识中国也具有启发意义。随着中国影响力日增,西方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共成功之“谜”,对中国感兴趣的读者群人数也越来越多。读者群包括那些对中国有兴趣但对中国及其历史并不太了解、那些从未去过或是还未常去中国的人,那些更多地去研究中国的经济、金融或是中国古老历史而未涉猎中共意识形态的人,或许还包括那些只是计划去中国度假的人。
在马克思故居解析中共成功之谜
此次《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推广活动的一个亮点是在马克思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特利尔城举行的“马克思故乡文化之旅”系列交流活动。
马克思主义,曾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中华民族的拯救与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终于赢得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这样,一条红线就贯穿起来,一个不俗的创意便诞生了。
德国的特里尔是马克思的故乡,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于2004年获选为欧洲文化首都,并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城中包括有莱茵州立博物馆、西梅昂施蒂夫特市立博物馆、卡尔·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马克思故居研究中心和特里尔大学等重要文化教育机构,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圣地。
德国当地时间10月14日,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成功地举办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为什么能?》英文版首发式之后,郭晓勇和黄永军率队又专程来到特里尔市,在马克思故居纪念馆、特里尔市立图书馆及孔子学院举办了一系列交流活动。
郭晓勇代表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和黄永军先生向马克思故居纪念馆赠送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15种图书共20余册。在捐赠仪式上,郭晓勇满怀敬意地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主义者的信仰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而且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频发的背景下,进一步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更具时代意义。”最后,郭晓勇和黄永军一行来到特里尔的孔子学院,与学院的教师座谈交流,并向孔子学院捐赠了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图书。
特里尔市政府专门派人来出席此次活动并向中国代表团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和思想。这是本次法兰克福书展上,位于展馆之外的又一个亮点。
黄永军知道,作为一家民营的小出版社,要在海外图书市场立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不断摸索,不断调整,就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最初,他的选题范围较大,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济、汉语教材、实用图书,都在视野之中。随着对国际图书市场的了解逐步加深,他意识到作为一家小型出版社,必须找到一条专业化的道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就是说要经得起诱惑,不跟风,不纯粹为牟利而出书。
民营出版人的社会责任
“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不是说大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像我这样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能够在出版界立足,能够成就这样一番事业,这全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由此我感悟到,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兴,民族兴,个人才有发展的前途。一个民营企业家,你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政策,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所以,赚钱不是一切,你应该有一种担当精神,有一种对祖国、对民族、对同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家率先‘走出去’的民营文化企业,我们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我们担负着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所以我们不能光想着赚钱,而是要以弘扬中国当代主流文化价值为己任。”
这是黄永军发自肺腑的感言!
2008年以来,黄永军以浙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感召下,以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传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为志业,在海外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本土化的民营出版社,走出了一条中国人进军海外主流图书市场的道路。
从2008年至今,黄永军不断突破自己,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始终践行着一个民营出版人的社会责任。
目前,黄永军正在策划着一系列能够体现中国主流文化、代表中国主流思想的图书。“要做就做最好的,第一流的!”这是黄永军的口头禅,也是他每时每刻行动的诠释。
《浙商》十问
Q:你认为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A:2008年在英国成立出版社,三年来首次实现了它的第一次盈利。
Q: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A:要做就做最好的,第一流的!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思路决定出路,压力决定动力,危机决定转机的才华。
Q: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A: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认可。
Q:你目前的心境如何?
A: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
Q:你最不喜欢自己的哪个特点?
A:心太软。
Q:你最奢侈的物品是?
A:没有。
Q:请说出一本对你造成比较大影响的书籍?
A:《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Q: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A:毛泽东,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军事思想,他的外交战略都是我一生所崇拜的。另一位是我的母亲,她从小教会我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一生。
Q:请描述一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旅游?
A:上大学期间身无分文,睡露天,要过饭,搭过车,游学大半个中国。
许多好心人帮助过我,给过我钱用,给过我饭吃,给过我地方住,
这些好心人我现在都联系不到,是他们让我学会感恩和回报,
让我懂得天下没有过不去的坎,坚持就是胜利!
[记者手记]
永不放弃
在倒计时的几天里,黄永军戏称每一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为了处理好每一个细节,黄永军常常夜不能眠,倒着时差处理每一个突发状况。
文 │ 本刊记者 倪轶容 发自法兰克福
China! China!!China!!!硕大的红色字体,硕大的5个感叹号。在各国知名出版公司云集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8号馆,远远地就可以看到这一洋溢着浓浓中国风的展馆布置,也是现场唯一的中国展位。China!China!!China!!!是黄永军展位的醒目标志,也是《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英文版的主标题。
黄永军说,之所以会取这样一个充满激情的标题,源于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一句话: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丘吉尔是黄永军的偶像,正如丘吉尔在极为艰难的时刻,依然选择咬牙坚持一样。黄永军在准备这次书展活动的过程中,也时时刻刻在艰难中前行,一次又一次地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为了能顺利在马克思故乡特里尔举办关于“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研讨会,他在短短半个月内往特里尔跑了5次,不断和特里尔市政府、马克思故居负责人、特里尔文化部等相关方面沟通和探讨。这座古城的石板小路上,布满了黄永军匆忙的脚步。
然而,一开始事情并不顺利。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黄永军遭遇了重重阻碍。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劝他放弃算了。但黄永军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执着去游说相关人士,反复向德国方面的负责人说明马克思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对整个世界来说,无疑是个惊喜,甚至中国的发展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如果马克思今天还活着,他自己都会为这种发展感到惊讶。马克思主义深深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特里尔举行这样的活动,是具有特别意义的。”
为了获得更多支持,黄永军直接前往特里尔政府、文化部等单位,向素不相识的政府官员寻求帮助,甚至还在马克思故居旁边的酒吧里手写了厚厚一叠海报进行分发,希望有更多的德国友人能支持这场充满意义的活动。
终于,黄永军的执着感动了特里尔当地的相关人士。“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研讨会在特里尔市政图书馆顺利举行,特里尔市政府专门安排了讲解人员,就马克思的生平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生动演讲。而黄永军希望更多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感兴趣的德国友人能参加活动的信息,也被一家当地报纸免费进行了刊发。活动当天,多位来自法律、商业、政治领域的德国友人提前两个小时就在现场等候,希望了解马克思和中国的发展。而黄永军向特里尔市政府和马克思故居捐赠的数百本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文化的书籍,也被市政博物馆和马克思故居博物馆收藏,成了中德友好的象征。
早在半年之前,黄永军和他的员工就开始着手准备这次活动了,发了一万多封邮件进行相关事宜的联系。在倒计时的几天里,黄永军戏称每一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没有处理好,都可能导致活动的失败。而为了处理好每一个细节,黄永军也常常夜不能眠,倒着时差处理每一个突发状况。
书展当天,因为飞机晚点,新经典的几大箱图书在法兰克福时间12日清晨才到达。于是,工作到深夜的黄永军顾不上休息,凌晨4点就到展馆布展,亲自把一箱箱英文版的中国文化书籍扛到8号馆,亲手把一张张写满中国红色字体China!China!!China!!!的海报贴到了自己的展位上。
庆功晚宴上,黄永军特地要了中国茅台酒。“在座的,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德国人。虽然我们在语言上是不相通的,但是通过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我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就好比是一座桥梁,再次加深了我们之间的联系。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使命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在这种使命感的指引下,我就像丘吉尔说的那样,永不放弃!永不放弃!!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