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债"有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07: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债务危机加重,作为国内持有外债较多的银行,中国银行日前入围全球2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此举引发业内对其资本充足率的关注。

  分析认为,目前中国银行的相关指标已超过巴塞尔新资本协定的要求, 预计2012年前暂无融资要求。然而,如果新规限定附属资本需要普通股构成,中行将不得不进行股权融资,将对股市形成一定的压力。

  利好:促进中行国际化

  对于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表示,未来可以适应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更高资本金要求,同时,“未来中行在国际上投资、拓展业务时,将被认为更加稳健、安全,因此投资、融资成本都可能会有降低,将大大促进中行国际化战略的拓展。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要求,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需从2016年起用三年时间逐步达到核心资本要求,其附加资本相当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最低为1%,最高可能达到2.5%。到2013年全球金融机构的最低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至7%,这意味着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高至8%至9.5%。

  三季报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中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2%,比2010年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84%,均超过中国监管层的最低要求和上述国际机构的要求。

  担忧:股权融资压力

  不过,由于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仍在调整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计算方法,业内担忧,如果新规要求附属资本只能用普通股,则将增加银行股权融资压力。这将对中行的盈利水平、市场扩张形成一定的制约。

  此前国内大型银行主要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附属资本,例如中行在2011年5月分两次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共计320亿元。

  中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短期内对中行资本影响较小,2012年年底之前中行没有股权融资计划。

  中行入围凸显欧债风险

  高盛高华报告还指出,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将中国银行列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相信是基于中国银行的全球业务覆盖规模较大及全球金融市场连接性,同时也显示出欧元区债务等国际业务风险关联度增大。

  分析认为,虽然从资产规模来看,中国工商银行无疑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但从和其他银行的关联性来看,中国银行又高于工商银行,因此受到国际关注。

  值得留意的是,中行三季报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中行持有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欧洲债券账面价值970.83亿元,但已清空了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等评级较低国家的债券。而中行前三季度的资产减计损失高达162.37亿元,同比大增45.47%。

  分析认为,随着欧债危机继续扩散,目前中行持有的欧洲国家债券风险也在增大,因此需要继续增加相应的风险准备金,由此也进一步增加了对其资本充足率的压力。

  背景

  首批29家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花旗等国际知名大型银行,其中有17家来自欧洲,8家来自美国,4家来自亚洲。中国银行是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唯一入选银行。亚洲另外3家均来自日本。

  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银行是指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的金融机构。(上证)

  (责任编辑:林秀敏)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