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不要把维权变成侵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3:59 来源: 深圳商报

  □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

  如今,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各种各样的维权行为每天都在发生,可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是,因为踩不准维权的边界,有的维权直接变成了绑架公共利益的侵权。

  前天发生的地铁龙华线阻滞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天早晨,地铁龙华线因为列车故障,采取了一些紧急调度措施,引发乘客不满,一些乘客反应强烈,采取拒绝下车,阻挡车门关闭等做法,影响列车的调度,甚至有激动的乘客冲进了驾驶室。而事件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半小时就能柔性解决的问题,变成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停运,直到警方介入,事态才得以纾解。

  的确,对于龙华线乘客的感受,大家都能理解。早晨坐地铁上班,图的就是准点。遇到地铁故障延误,特别是这种故障延误还不止一次地发生,身在其中,生气是难免的,采取措施维权,也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可是,当这种愤怒带来的结果是整条线路瘫痪一个多小时,这个结果,就不是维权二字能罩得住了。因为整条线路的瘫痪,直接伤害了诸多乘客的公共利益。这个结果,不是不可预见,而是乘客蓄意所为,他们就是要通过绑架更大的公共利益,表达不满,并让自己维权的对象就范。

  在旧社会,民间有句俗话,劫道不如绑票。现在,很多维权的做法用的就是绑票的套路。当然,绑票的对象不是个人,而是公众利益。比如东航云南分公司飞行员实施的14个航班返航事件。比如频频发生的乘客因飞机延误占领飞机事件。比如发生过多起的广州海珠桥跳桥维权事件。对当事人来说,绑票式维权确实成本低,见效快。但是,对公众和社会而言,这类行为社会成本极高,许多无辜民众变成了维权者的“人质”。而公众对此类维权者的态度,也常常由同情变成憎恶。广州海珠桥去年发生的“推人阿伯”事件,就是这种公众情绪的直接反映。

  怎样才能让维权不要踩到侵权的红线?

  从根子上来说,要进一步打通合法维权的通道,如果大家合理的维权诉求都能通过合法渠道轻易得到解决,相信公众会变得更加理性。

  同时,公众也要努力形成一种自觉,在维权的时候避免冲动,守住维权的底线和边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最大的理解和同情。就在上周,美国民众发起的“银行转账日”抗议活动就是一个合法维权的典范。为抗议一些商业银行的高收费,活动的发起者鼓励全美民众将大型银行的存款转至非营利金融机构。活动声势浩大,但手段合理合法。迫于压力,美国银行等大型银行收回了多项收费决定。

  而作为政府,则应该对危及公共利益的维权行为表达明确的态度,只有明确的态度和果断的行为,才能向维权者传递出准确的信号,才能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就拿轰动全球的“占领华尔街”活动为例,活动一开始,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就表示,示威者有表达诉求的权利,但不能干扰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今年10月1日,700名示威者在纽约布鲁克林大桥涉嫌阻碍交通,警方立即对示威者实施拘捕。

  政治学者说过,民主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训练。同样,维权作为民主社会的一种正当行为,也需要参与各方在实践中训练、磨合,至少,大家要学会不伤及无辜,不绑架公众利益,不让维权变成侵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