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多部委介入 扩内需再度大考中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1:2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企业能否创出新消费品种是一大挑战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一项国家级扩大内需的新举措有望于近期出台。

  这项新举措就是由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该规划不仅提出未来5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翻番、网上购物零售额翻4倍等目标,并将实施30多项财政扶持的重点工程,完善法律、金融创新、土地供给等一些保障机制的建设。

  该规划内容不拘泥于商务部的职权范围内,而是把财政部、发改委等多部委涵盖进来,由一个部级的行业规划升级为需要多部委协调的国家级规划,显示出政府在促消费、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

  “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5年翻一番,这相当于每年20%的增长率,减去约5%的通胀,即每年15%的实际增长率,与目前12%的增长率相比,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是,该规划能否启动消费这辆马车,实现中国经济结构的良性均衡发展?专家认为,形势并不乐观。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内需总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扩大内需不应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更要大力扶持创新政策。“由财政政策刺激出的消费都是浪费型消费或者说是低质需求,边际效益很低,遇到意外情况,马上就会削减。”

  除利用财政刺激消费增长外,启动消费一般有两个思路,一是要扩大需求,这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另一个就是增加供给,这要发挥企业的活力,让他们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新产品,从而促使居民对消费品进行升级换代。

  李慧勇表示,不同的消费群体所需完善的措施不同,比如,对于农民来讲,主要是收入太低,消费能力欠缺;对高收入群体来讲,为什么有些人不愿在国内消费而选择到国外消费,这主要因为是国内的消费品或者消费环境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只有多头并进,才能解决消费水平过低的问题。

  “只有不断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消费项目,才能不断刺激出优质消费,并通过由奢侈品到必需品的过渡,进一步固化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才能达到真正扩大消费的目的。”苏剑说。

  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培育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尤其是大力扶持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但总的来看,对提振消费所应具有其他的配套措施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是提高居民收入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实施“两个同步”,一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比,这也被不少学者解读为“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

  但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居民收入在财富大蛋糕中的占比并没有提高,反而在缩小,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去掉物价因素的增速是7.6%,低于经济实际增速9.6%约两个百分点。

  李慧勇认为,扩大内需,除了要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及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外,更应该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

  收入的提高和保障措施的完善才是给消费者提供基础性的保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以及未来稳定的预期,民众是不可能放开手脚去消费的。通过改革分配制度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是政府扩大内需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此外,苏剑还强调,因为该规划是多部门联合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税收、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能不能落到实处尤为关键,应避免该规划由于落实不到位最终出现效果未达预期的情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