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央行称IMF金融改革建议需结合国情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6 11:50 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特派华盛顿记者 章涛)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6日提出的中国金融体系评估和改革建议,中国人民银行17日称,该报告总体富有建设性,但部分改革措施的时间框架和优先顺序尚需结合中国实际深入研究。

  “报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评价是客观、积极、正面的,对中国金融体系未来改革建议是富有建设性的。我们也注意到,报告中还存在个别不够全面、不够客观的观点,”央行在其网站上发文指出。

  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央行的这一表态更多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姿态,但并非是针对其中涉及的特定风险点或改革建议,而且由于央行内部各部门对风险点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很正常。

  IMF在《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列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期风险和中期宏观层面的风险。在其建立的风险矩阵中,列出的风险点包括不断累积的信贷风险、跨境资本流动以及潜在的逆转可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带来的国内通货膨胀、地方政府基建项目违约、全球经济收缩、对金融控股公司和大型企业控制的金融机构缺乏监管、房价大幅下跌以及带来的信贷风险。

  该机构认为中国快速的信贷扩张导致贷款质量恶化、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导致银行脱媒现象加剧、房价下跌、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都增加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其呼吁中国需要营造必要的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前期条件来推动更广泛的金融改革。

  IMF在报告中表示,压力测试的结果显示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有能力抵御各项单独风险的冲击,但若多个风险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则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多个风险同时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上述人士说。

  该机构建议改革措施中被列为“首要”级别的包括:在确保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措施到位的同时继续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赋予央行和其下属的三个监管委员会更多的资源、权力和灵活性,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确保监管部门充分掌握法人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信息、加强涉及反洗钱和其他监管活动时的部门间合作与信息共享、建立由央行担任秘书处的永久的金融稳定委员会。

  此外被列入“首要”级别的还有建立管理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框架、通过市场工具来管理结构性流动性和通过非直接货币政策工具管理系统性流动性溢出效应、通过准备金平均化来支持流动性管理、开始将短期回购利率作为政策目标以此作为间接流动性管理的实验,并开始每日公开市场操作、改进财政部和央行之间的债券发行策略、审查并改进现有政策中关于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融资的规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