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称印度1962战败后极不自信 处处忧中国围堵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10: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资料图:苏30MKI战机是印度空军目前最先进机型
印度很担心中国在亚洲,特别是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发展,视之为对印度的包围。印度前国防部长辛格最近在“亚洲巨人在海上的碰撞”一文中说,中国有包围的战略传统,中国人所喜爱的围棋就是以战略包围为核心。
这样的话更像是嫉妒。印度做不到,或者暂时做不到又很想做的事,中国做到了,而且这些事情有一些发生在印度门口,是印度想象中更应当被其自身影响力覆盖的地方。印度由此觉得中国处处事事都在针对印度下棋布子。
嫉妒常与不自信相伴而生。自上世纪60年代那场战争以来,印度就有了很深的不自信。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举一动,在印度心里,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中国想要干什么?这样的不自信同样也会使印度总是精心于选择突破“中国包围”的关键点,并借此臆想出两个亚洲巨人的碰撞之类的话题。
印度的部长先生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中国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一个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然要做的,但同时中国又避免了另一种必然,即大国崛起的侵略与掠夺。中国和印度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模式。
印度如果有中国现在的实力,也会在中国的周边这样做。印度不像中国那样在缅甸有那么多投资,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水平很低,不是因为印度不想推动这些事情,也不是因为印度想和西方一道制裁缅甸或别的什么政治原因,而是因为印度没这个“本钱”。
本钱并不完全是实力,更与开放度相关。如果说中印这些年来一直在进行一场比赛的话,那么,中印不是在比谁更能打过谁,谁更能“掠池攻地”包围对方,而是在比谁的门开得更大,走出去的步子更大。
两个月前,中国工商银行在印度开了“分店”,成为第一家中国大陆在印度营业的银行,这是中印经贸关系的大事。但同样的事情在东南亚,发生在十几年前。再看看中印2006年在乃堆拉山口所开的边贸,如今还有多少生气。中国这边,商人们依然雄心勃勃;印度那边,商人们无精打采。
只要印度仍然处于现在这样的开放水平,它就无法拥有走出去的本钱,当然,也无法拥有自信。我们不是小瞧印度,更希望“大”瞧印度,如果印度真能在想象中的中国包围的刺激下,敞开国门,像中国那样大胆地吸引外资,尤其是改变对中国产品和中国企业投资的限制,印度同样可以拥有走出去的本钱。那样的印度也许会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但竞争才可以进步,中国人早就明白了这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假如印度总是害怕别人围堵自己,就此更紧地关闭大门,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在自我保护而不是竞争的环境中成长为世界强国,印度也一样。没有人想要围堵印度,印度人要做的,首先是拆除自己心理上的围墙。
作者:丁刚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