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廊坊悲情何时不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5 23:5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一剑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城市的悲情。我们希望好好的梳理和研究一下廊坊的“城市悲情”。

  这些年对廊坊的城市印象中,积极的正面的事件可谓不多,倒是频繁地被圈地纠纷、官员贪腐、大学城骗局等一系列恶性事件所困扰。这是一个城市的悲情。我们希望好好的梳理和研究一下廊坊地“城市悲情”。

  在我们决定好好地研究一下廊坊这个城市时,我想到两件事情。

  一是,一位好茶的朋友说,在北京很难喝到真正的好茶,原因之一是,受地理和气候影响,中国的好茶多产自南方,而茶的储存和运输肯定会对茶的品质产生影响,等茶被送到北京时,品质已非最佳。我的观点则是,如果不是非常极端的看待茶的品质,通过强势权力和资本的介入,在离权力中心最近的地方(比如北京),不仅可以喝到好茶,而且,可以喝到比包括南方产茶地在内的很多地方都要好的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背后就体现了这个道理。

  二是,前几日北京遭遇连日的雾霾天气,和一群同行讨论到“北京空气无特供”的话题,我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为解决北京缺水问题可以搞一个南水北调工程,那么,如果北京的城市空气污染真的成为北京城难以承受之重的话,说不定可以考虑在空中设计一个封闭的空气走廊,一头连接北京,另一头连接海南等空气质量最好、氧气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地方,所谓“南气北输”管道工程,以此来保证北京人民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这两个故事其实都在说明同一个问题:目前,行政权力对资源的配置依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此背景下,优势资源的分布和流转过程在很多时候体现为在权力中心集中或向着权力中心集中。而这也已经成为影响资源在区域和地理空间进行配置的一条或隐或现的逻辑,且是核心的逻辑,尽管这种流动和分布态势的形成,一方面可能是由行政权力主动调配而形成,另一方面也可能资源掌控者在趋利本性的驱动下主动向权力中心靠近形成的。

  用这一逻辑分析廊坊这些年城市发展很有意思。在对廊坊的公开表述中,最为流行的就是基于其地理优势的表述:位于京津两大城市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这个地理位置使得廊坊理所当然地处于京津两个中国一线都市的产业和文化辐射半径之内,随着这一地区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一地区很自然地被认为会迎来承载两地产业转移和经济要素外溢的绝佳机遇期,这也是对廊坊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未来表示乐观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很多年前区域经济和经济地理学专家的公开演讲中,我们就开始看到这种希望,而廊坊也一直是河北省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战略规划支点之一,是该省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中最被期待的明星城市。

  可实际上,廊坊被赋予的这一基于区域经济理论上的繁荣想象,一直没有到来,其经济发展中的地缘和地理优势一直未能兑现。不仅如此,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房地产经济为代表的土地经济尽管在全国城市发展故事中普遍上演,但靠近京津的地理和地缘优势使得廊坊的房地产经济中具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于是,这里开始了比其它地方更激进的土地和房地产狂欢。而这种狂欢,也在失控中严重透支了这个城市的政府诚信和城市声誉。这也使得,在产业承接和发展依然未能摆脱京津两地灯下黑的局限时,这个城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断裂越发明显,并对这个城市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产生影响。城市悲情尽显。

  廊坊悲情何时不再?在这里我们提醒廊坊,更应该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中寻找到一条基于区域内自循环的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并为城市平等参与大区域竞合赢得更多筹码,摆脱长久以来对京津依赖的迷思,走一条廊坊和河北省自己的路,一直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对优势资源的配置真正占据主导地位为止。在当下阶段,不要继续对书本上的经济地理学理论抱有幻想,而是要正视真正主导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那条或隐或现的逻辑。这,才是廊坊的方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