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离开俄罗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4:03 来源: 信息时报
今年在俄罗斯46个不同地区访问了16000人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1%的回答者愿意搬迁到国外并且 永久居住。而在20年前,这个比例仅仅有5%。
让一国国民舍弃自己的故土而移民,对一国当政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侮辱,要留住年轻人,俄罗斯不能仅靠几个国家奖项,几句空洞的口号,需要改革者的魄力。
调查显示,21%的俄罗斯成年人打算移居海外,而中产阶层中有1/3受访者表示希望永久或长期离开俄罗斯。俄国家统计局2月份的数据显示,过去3年,有125万俄罗斯人移居国外,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企业家和中产阶级。而在苏联解体的最初几年,只有约25万俄罗斯人离开祖国。
受访者年龄在25~29岁不等,属高收入阶层(在莫斯科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欧元,圣彼得堡1500欧元,其它地方1000~800欧元)以及其它大城市的外来者。其中表示出强烈移民愿望的是最年轻的人,一般是莫斯科人没有家庭负担。受访者的移民目标国家也很明确,主要是西方国家:德国(19%)、美国(15%)、英国(13%)意大利和法国(各8%)、加拿大(6%)、瑞士(5%)、西班牙(5%)、澳大利亚(4%)、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
上述希望永久移民的年轻受访者表示希望得到两个东西:高品质生活以及生活保障(比如对未来的信心、认知、靠自身努力获得的东西无人能剥夺)。关于这些潜在移民的分类,“去工作”的,年轻公务员中占30%、公司职员占43%、私企员工47%,自由职业者59%;“去留学”的,官员占25%、国企员工39%、私企41%。
中产商人
如果哪个公司的老板拒绝交保护费,从消防员、税收审计员到警察的各类krysha(黑手党)便会频频“来访”,给公司开出各种罚单和红牌。如果这位老板还不识趣,他便很可能成为一宗小型罪案的被告,罪名是“非法经营”。
22岁的阿列克赛·特伦特夫本来有机会成为俄罗斯新一代的百万富翁。早在17岁时,念高中的他创办了一个小型科技公司,那正是俄罗斯政府梦寐以求的、有着硅谷形态的创新企业。去年特伦特夫从莫斯科一所精英大学毕业后,公司的业务一日千里,把他送上通往百万富翁的快车道。然而,这竟令特伦特夫成为当地官员眼中的“出头鸟”,遭受形形色色的勒索敲诈。于是某一天,特伦特夫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背上笔记本电脑,径直到了邻国捷克,成为那里的居民。当然,他的公司也随之“移民”。特伦特夫想,也许他再也不会回去。
特伦特夫挥一挥衣袖式的移民,正是俄罗斯大批年轻企业家“出埃及记”的缩影。他们最大的恐惧不是竞争或破产,而是根深蒂固的腐败和官僚主义。俄罗斯老百姓用“krysha”(黑手党)一词来形容贪官,可谓十分贴切,因为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到各个公司去打转,索要贿赂和保护费。俄罗斯经济部表示,仅在2010年,俄罗斯人向各类官员“进贡”的保护金总数高达5.81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令人震惊。数不胜数的事例表明,如果哪个公司的老板拒绝交保护费,从消防员、税收审计员到警察的各类krysha便会频频“来访”,给公司开出各种罚单和红牌。如果这位老板还不识趣,他便很可能成为一宗小型罪案的被告,罪名是“非法经营”。
对于少数死犟到底的顽固分子、尤其那些受竞争对手觊觎已久的,官府收拾他们的最有效武器就是突击搜查。俄罗斯人对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还为它取了一个昵称——“maski-shou”(蒙面秀)。maski-shou是俄罗斯一个长盛不衰的搞笑节目,在官府的“蒙面秀”中,官员伪装成私人或特种武装闯入公司,把里面搜个底朝天,卷走商业文件和资料。这一战术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搜查,例如2000年俄政府接管独立电视台NTV,还有在2003年10月25日,政府武装人员冲进了当时的俄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诺瓦斯别克机场加油的私人飞机,逮捕他后飞回莫斯科,把这位年轻、富有、英俊、像摇滚明星一样受欢迎的企业家丢进了监狱,罪名是“商业诈骗、偷漏税款、谋杀以及侵占国家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