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收入增幅岂能凑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8 04:39 来源: 深圳商报

  □ 覃 剑

  最近有消息称,北京要求国企将年终奖提前发,因为北京市今年定的目标是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为7%,可是现在初步核算后只有百分之六点多,于是有关部门就想出一招,就是把年终奖提前发,能拉多少算多少。(据《钱江晚报》11月27日报道)

  “收入增幅”不够,拿“国企年终奖”来凑。有关部门大摆“数据阵”,从账面上下功夫,意在掩人耳目。殊不知,由于长期的“被××”,百姓“雪亮的眼睛”早已拭亮。现实赠与了太多的教益,此处的障眼法,难免会导致公众的猜疑。

  本来,“平均数据”就常常与民众感受严重错位,因为被调查者身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对象越大众化,越能表现广大的民生境况;反之,则很容易混淆视听、掩盖矛盾。换句话说,调查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很大程度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广泛性。

  而回到此处,谁都能摸透其间“移花接木”的玄妙:将年终奖提前发,让国企职员的收入“提前暴涨”。这样一来,部分人收入“涨”了,增幅总量也就涨了,平摊下来的“人均增幅”也就达了标。

  数据冠冕堂皇,实际上却重总量而轻微观,这样“产生”出的数据,能有几分可信?

  当“真民生”为“上层浮华”所遮蔽,字面上的意义就已脱离了社会现实。纵使7%的增幅再亮眼,也只不过是一个“被平均”的结果,毫无意义。

  抛开揣测臆想,听听“提前发”的弦外之音,会发现此处的统计方法本身就违背了基本的统计伦理。“年终奖”,顾名思义,必是“年年都有”。为迎合“增幅目标”的测量“周期”,难免会有“收入数值”的重复统计。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报道中的“张威”去年和今年都有年终奖。在最终计算收入的时候,一旦提前发“年终奖”,很可能将去年与今年的奖金同时算入。此等重复计算出的结果,如何让人信服?

  在劳动力贬值与物价高涨的双重倾轧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为7%”,本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遗憾的是,我们还没听到“幸福”的舒缓丝竹之前,却先看到了“被××”的噩耗重演。

  实在不是公众故意刁难,而是太多的权力越俎代庖。太多的“增收数据”,已然成为了官员政绩的“名利场”,这样,谁能知道“数据”与“现实”有多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