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招安民资温州试验 微金融率先松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9 08:21 来源: 《浙商》

  Front Line  前线

  金融改革创新是温州经济转型的战略支撑,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中小企业的债务危机,为温州经济去“病根”。

  文 │ 本刊记者  金少策

  备受关注的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又有新动向。11月8日,在温州市金融工作会议上,一个流传已久的消息终于得到官方证实:温州市政府已经制定并上报了《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围绕民间借贷阳光化主题,方案制定了诸多招安民间资金的具体措施,令人充满想象。”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在解读这一信息时如是表示。会上的权威说法是: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对温州市委、市政府决策范围内的改革事项,年内将先行实施;对浙江省委、省政府决策范围内的事项,争取省委、省政府审批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尽快争取国务院批复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而此次提出的“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中,纲领性总方案,也就是这个“1”,也即围绕着这个试验区制定。由此,温州地方金融改革创新“1+8”行动方案开始全面实施。

  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说,金融改革创新是温州经济转型的战略支撑,目的是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债务危机,为温州经济去“病根”。

  将钱引入实业

  “信贷紧缩不是温州企业债务危机的主因,中国不缺钱,但缺少一种将钱引入实体经济中去的机制。”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呼吁,应加大对非金融民间机构发展的监管和支持力度,引导巨量在体制外游荡的民间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刚刚公布的温州金融改革“1+8”方案正试图将钱引到实业中去。

  “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温州市政府一官员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公布的纲领性总方案来看,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这一目标意图明确。

  围绕着纲领性总方案,温州已经对应制定8个专项具体子方案。

  《浙商》记者了解到,这8个子方案,涉及领域主要是: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温州银行发展规划、农村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创建地方金融监管中心。

  其中已于11月8日挂牌的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将承担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检查工作,主要承担六大职能:负责股权投资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寄售行和其他各类投资公司的监督和管理;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商行等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新兴金融行业进行专项检查;配合相关金融监管和其他管理部门开展对地方金融机构的专项管理;聘请第三方组织对相关民间金融组织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统计、分析地方金融组织的相关数据、信息。

  此外,温州市还争取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各类贷款利率在央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4倍内可以自由浮动,由借贷双方自行议定。

  微金融率先松绑

  11月6日,浙江省公布《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小贷公司的准入条件、资金来源渠道、规范管理等方面作了适度放宽和调整。

  “该政策切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小贷公司松了绑。”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在温州市公布的“1+8”方案中,最能吸引民间资本关注的无疑也是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微金融机构的“松绑”。

  方案显示,今后温州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将改变以往通过申请发起的方式,变为公开招标发起。

  “这是为了充分挖掘民间资本潜力。”上述官员表示,为了引导在外的温州民间资本回流温州,引导在外温州企业将总部迁回温州,政府还将拿出一定比例的筹建名额向在外的温州企业招投标。

  按照新政,小贷公司的准入条件得到适度放宽。小贷公司的主发起人及其关联股东首次入股比例上限扩大到30%,但不得再参股本县域其他小贷公司;对已设立的小贷公司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不再设上限。

  新政鼓励经营层和业务骨干入股小贷公司,并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本地区欠发达县域主发起设立小贷公司。结合浙江实际,新政将探索设立若干专业性、区域性较强的小贷公司,并支持在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小贷公司。

  根据温州市的方案,要通过招标的方式,在今年内力争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总数达到50家,资本净额总量力争达到100亿元;贷款余额力争达到120亿元。到2012年,小额贷款公司达100家。力争到2013年,公司资本净额总量达到800亿元。

  与此同时,温州还要全面启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对全市11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行股本金扩充,优化股权结构,市区3家引入省级、市级、县级国有企业各占总股本5%-9.9%的股份,其他8家县域机构实行市、县两级国有企业参股各占总股本5%-9.9%的股份。由此在温州形成:大银行搞“批发”,小贷公司搞“零售”,把民间资金引向经济实体。

  “启动鹿城区农村合作银行股改筹建,力争年内完成改革试点,同时对鹿城区农村合作银行进行股本扩充、优化股权结构,引入国有企业占总股本9.9%的股份。”温州鹿城区金融办工作人员透露,鹿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已经开始。日前,鹿城出台《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在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基础上,努力引导辖区内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信用优良的优质民营企业入股村镇银行。

  招安民资

  “1+8”方案中,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股权投资业、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创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措施,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对民间资金的清理与招安。

  11月8日上午,“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并同时启动鹿城区“民间借贷等级服务中心”,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也将尽快在瓯海、瑞安、乐清三地试点,相对成熟后,在其他地区有条件、分步骤地推进。

  有经济界人士表示,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可将部分“地下”的资金引上“地面”,对规范和加强民间资金有序流动和有效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借贷双方可以在服务中心直接一对一对接,有助于杜绝高利贷,规范民间借贷利率操作。”温州市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认为,服务中心的设立,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借贷供求信息发布、资产评估和登记、公证、结算、法律咨询等配套业务。

  而在瓯海区、瑞安市和乐清市开展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将以股东的资本金,股东额外增加的投资资金和以私募方式向特定对象募集所得的私募资金作为主要资金来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资本投资咨询、资本管理、项目投资等服务。

  “通过发挥民间投资服务中心的平台功能,推动民间资本、新兴产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进入平台,吸引全国性、区域性的项目和资金与本地资本、本地产业对接,引导民间资本与项目对接;再就是组建鹿城区地方金融监管小组和地方金融监管中心,具体承担创新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检查工作,有效防范和处理地方金融风险。”上述鹿城区金融办工作人员说。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理想与现实或有距离。“目前最紧要的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民间资金登记备案制度有悖常理。”方培林说。

  《浙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很多从事民间借贷的人士都表示不会将主要资金完全登记备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