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能否成为经济中的新生力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30 23:31 来源: 中国财经报■ 赵宇辉
数据显示,在欧美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达到两千多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达到GDP的2%;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达七十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
在国内体育领域专业人士普遍思考中国如何从“金牌强国”转型“体育强国”的时候,经济领域是否也应思考体育产业如何获得全方位发展并逐渐成为引领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呢?
体育制造业亟待转型
作为体育产业的两大重要支柱之一,体育制造业近几年在国内发展得比较成功。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其中运动服装、运动鞋占世界份额高达80%。在一定程度上,视国内企业为世界体育用品的制造中心当不为过。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潮流中,李宁、安踏等以服装、鞋帽为龙头产品的国内体育用品制造商通过参与大型国际赛事或者谋求与世界知名体育组织、团体、运动员的合作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其规模和影响力。与体育用品、运动设备加工与制造相关,运动场馆的建筑业在奥运会、亚运会等一些国际赛事的带动下也得到了拉动与发展。
然而,作为从传统制造业中脱颖而出的体育制造业,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品牌的战略转型最终做大做强,是亟待业内人士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相对于欧美等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强国而言,中国迫切需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唯其如此,国内体育制造业才能满足体育爱好者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同时给自身创造丰厚的利润。相应地,国内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才能逐步增加,并最终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体育服务应作为发展重点
相比之下,体育服务业更为任重而道远。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体育服务业的内涵相当丰富,基本涵盖了传统视域中的竞技体育服务和不断走进百姓生活的社会健身体育、休闲体育以及新生的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旅游和公共体育场馆服务等。
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先后成功举办,国内相继建设了一批现代化体育场馆。这些场馆在基础设施、周边配套等方面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在承办赛事的过程中也着实发挥了预期的功能。然而,毋庸讳言,在“后奥运、后亚运”时代,它们只承担过意大利超级杯、中国网球公开赛、巴塞罗那热身赛等短期赛事或商业比赛,其作为国际一流体育场馆的魅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施展,远未达到物尽其用的状态。因此,设法进一步增加像“鸟巢欢乐冰雪季”、“鸟巢海洋沙滩节”这种大型群众娱乐健身活动,以提升场馆的使用率是当务之急。
但是,仅仅将现代化体育设施用于普通大众显然不够,尽可能长期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无疑会更好地体现出这些场馆的价值。问题是,当前除三大球、乒乓球、围棋等项目,国内鲜有规模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正规比赛。究其根源,还是因一些中小型体育项目缺乏普及度和影响力所致。
近几年,中国在一些冬奥项目和非奥项目上取得了不少进步,女子冰壶、女子国际象棋、台球等运动队在国际赛事中的成绩较为突出。不过,这些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远不及足球等体育大项或是乒乓球这样的体育强项,也就很难打造如CBA、乒超这种体系完善、制度健全的联赛。所以,业内人士应设法培养出更多专业的体育服务人才。尤其是像高水平的体能教练和医疗师、单项技能教练、录像分析师、心理辅导师这种专项人才,更需重点培养。如此,才能建立更多规范且专业的运动队,进而使这些中小型体育项目走向职业化、商业化,以扩大其普及度与影响力。至于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领域距离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国民经济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