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球商业经典》:思想洞房的演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1 13:53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杂志

  人们大规模聚集在网络,各方思想、各色背景、各种志趣发生交集的可能性史无前例地增加,于是人类的"思想洞房"开始向社交网络迁移。

  文/杨小薇 叶雨晨

  (实习生王雅菲亦有贡献)

  插画/晁春彬

  供图/CFP

  刘祉锖是一家交友网站的创始人,为了给自己的网站谋求更好的发展,两个月前,他离开家乡青海,扛着铺盖卷儿来北京。到北京后,他天天泡在位于北京中关村海淀图书城步行街一家宾馆二层的车库咖啡。

  车库咖啡馆采光一般,咖啡一般,环境一般,地理位置一般,吸引刘祉锖天天在此流连的显然不是香醇地道的咖啡以及由咖啡而触发的灵感。在这里,每人每天只需要点一杯20元的咖啡,就可以享受一天的办公环境,可共享网络、投影仪、桌面触屏等IT设备,但比价格低廉的办公场地更吸引人的,是创业者、投资人聚集此处带来的扎堆氛围和气场。那些思路尚未成型的创业团队到这里希望找到思路、分享创业经验、扩充圈内的人脉网络。他们在这里能够获得待在写字楼里无法得到的交流与取暖的机会。目前,在这里有四五个创业团队约50人常驻,并有更多的团队预约入驻。

  我的同事在硅谷采访时发现很多新念头和合作实际上也是从咖啡馆里冒出来的。有些处于草创阶段的公司,宁可先不租办公室,找个咖啡馆就开始办公,成本低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跟其他创业者交流经验,甚至跟风险投资人不期而遇。比如山景城卡斯特街的Red Rock Coffee就是一个创业者云集的地方,二楼几乎全是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开发的创业者,如果你在这里点上一杯咖啡,支起耳朵,没准能听到不少业界最新动态和八卦,如果对谈话者提到的某种技术或者项目感兴趣的话,你也能随时加入他们的谈话。咖啡馆成为硅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细究西方近代史,会发现很多伟大的文艺作品和创意或萌芽或直接诞生在咖啡馆。那么,到底咖啡馆跟创新有什么内在关系?

  Steven Johnson在TED大会上关于"伟大创新的诞生"的演讲揭开了其中奥妙。他指出,咖啡馆是知识发展的关键,可以说整个启蒙时代的伟大知识都是在咖啡馆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不 过,在他看来,让咖啡馆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要素不是咖啡的美妙滋味和让人兴奋的咖啡因,而是咖啡馆这个"建筑的空间"-"咖啡馆是个让不同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空间,大家会分享不同领域的知识,会有新颖、有趣和不可预测的交流"。这个空间就像思想交配的地方,或者说就是思想的洞房-各方的思想在此交合,这使得咖啡馆成为引发好想法的最佳环境之一。

  Steven Johnson揭开的谜底说明无论是咖啡馆、茶馆、书店还是公司内部的茶水间,抑或是全球日益普及的社交网络,是什么让人们聚集在一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聚在一起后做些什么?能不能真正做到大家分享不同领域的知识、教训、经验,在交流中出现新颖、有趣和不可预测的思想交汇,进而碰撞出一些改变现实的事情。

  几年前,一位优秀的研究者Kevin Dunbar决定去找找好想法是如何诞生的。他走访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实验室,并且用录像记录下实验室成员的所有工作细节,试着找出最重要想法发生的那一刻。结果他发现几乎所有重大突破的灵感并不是在实验室中诞生的,而是诞生在实验室成员聚在一起分享最新资料、发现错误、故障时,地点可能是在会议室、走廊、茶水间或局域网上。

  1957年10月的一天,两位20多岁的研究员与同事们闲聊了一会儿,如今惠及几十亿人的GPS便被"碰撞"出来了。

  那天,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里,Guier和Weiffenbach边吃早餐边聊前苏联刚刚升空的一颗人造卫星。其中一人说:"人造卫星在外太空中会发出明显的无线电信号,我们应该能透过调整频率听见它的声音,有人听过吗?""不,我没试过,这是个有趣的点子。"于是,他俩回到研究室,开始不断调试接受设备。两小时后,他们终于收到了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他们用设备记录下这些声音。之后,他们注意到这些声音有微小的频率变化,他们想也许可以通过这些微小变化计算出这颗卫星的运行速度和轨迹,结果他们绘制出了这颗人造卫星环绕地球的精确轨迹。

  几周后,他们的上司Frank McClure觉得既然小伙子们可以从地面的已知位置计算出人造卫星在绕地轨道上的未知位置,那么如果反过来,通过已知人造卫星的位置,是否同样可以算出地面上的未知地点。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由来。

  GPS的由来,令Steven Johnson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创新往往存在于互相连接、互相碰撞的思想之中。"

  依照Steven Johnson的总结,社交网络最能促进创新,因为它让人们获得了历史上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互相连接,理论上它使得远在万里、咫尺毗邻的人可以聚集在同一时空里。在人们大规模聚集在网络的过程中,各方思想、各色背景、各种志趣发生交集的可能性史无前例地增加,于是人类的"思想洞房"开始向社交网络迁移。

  社交网络是想帮助人们在虚拟空间实现、促进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交需求,所以人们只有带着自己真实的社会属性出现在这里,才能实现自己的交往需求。真实的个人属性令社交网络不同于之前网络上庞杂无序的聚集,你在这里无须担心正在网上与你交流的可能是条狗,所以现实中拥有孤独梦想的人、有着"另类"奇思妙想的人才能在这里有效率地找到同伴,与他们聚集在一起,进行更为聚焦和高效的交流,产生新颖、有趣想法的概率因此大增。如果这些找到与自己有着同样想法的人再共同拥有一些行动力,那么社交网络就能成为他们实验想法或改变现实的起点。

  刘祉锖与两位创业合作伙伴就是通过网络结识并决定一同创业的,只不过之前他们三人并没有离开自己的故乡,而是分别在青海、上海和广州三地通过网络远程办公希望能够创业成功。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他们三人决定相聚北京开始第二次创业。到北京后,刘祉锖白天在"车库"与同行分享经验、开拓思路,读些与风险投资相关的书籍;晚上,他依旧待在这里,参加"车库"举办的成功经验分享会,然后他会将所闻所得带回公司与同伴分享,希望碰撞出更好的想法来。

  社交网络将由共同兴趣、共同理想、共同心思的人聚集在同一空间,这个"思想洞房"反馈给他们的是比个体存在更包容的空间,还有比个体成长更快的速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