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安全应怎样进行制度赋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3 00:59 来源: 中国经营报单士兵
离甘肃正宁县“11·16”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十来天了。十几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此时,国务院正在加班赶工《校车安全条例》。温家宝总理日前做出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这项制度修订。一起造成19名幼儿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已经无可补偿。尽管相关部门及时公布结论,积极回应民意,但对这起事件的善后工作,公众最大的期待,就是通过制度完善,让校车从此行驶在安全的轨道上,不再支付血的代价。
校车安全危机一天不解除,孩子随时有可能进入险境。这让无数公众都把目光聚焦在《校车安全条例》之上,那么,校车安全的制度赋权如何才能经得起考量呢?
没有好的制度,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过去也有一些关于校车安全的规章制度,问题是,那些制度层级太多,根本就没有多大的约束力,很难被执行。《校车安全条例》承载的,是一种革命性的制度改变,将上升为法律制度。这样,就可以通过相应罚责,来凸显法律的效力,更好地为校车保驾护航。
众所周知,法律是社会矛盾最重要的调器。任何一项法律的出台,都会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的博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校车安全立法的首次部际会议上,教育部、财政部、公安部等部委间在一些方向性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的原因。当然,利益博弈不是什么坏事情,各方利益能够得到充分平衡,最终出台的制度才会更容易被执行。
怕就怕的是,各方利益主体都站在自身的利益立场,过多考虑自身的责任压力,最终导致这种博弈走向艰难复杂的境地。对于校车安全来说,涉及的内容也很多。比如,校车的生产、技术、配备、责任主体、校车权限,如何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校车所需资金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很显然,这些内容都事关诸多部门的利益与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校车安全进行赋权,自然容易陷入复杂争议。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在一个月内让这项法律制度顺利出台,而且保证质量呢?其实,校车安全看似复杂,解决起来并不难,说到底,就是能不能真正站在公共安全的立场与魄力。解决校车安全问题,不缺技术与能力,缺的只是相关部门真正让利于民、还权于民的决心。
毕竟,校车安全方面,全世界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这种问题,也不同于其他文化意识,很多东西甚至完全可以复制使用。在美国,校车的安全系数是家庭轿车和公共汽车的40倍。校车事故发生率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低的,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仅为0.01,火车是0.04,飞机是0.06,其他公路车辆是0.96。原因很简单,就是相关生产标准是严格的,硬件条件是优越的,安全设施是齐全的,安全检查也很到位。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当然就是很好的资源。只不过,需要公共财政支撑。现在的问题就是,在我们为校车安全问题支付那么大代价后,政府能不能真正痛下决心为这笔庞大的开支进行埋单?
到现在为止,我们才提出赋予校车跟公交车同等的路权,这本身已经是很可悲的了。放眼全世界,校车拥有优先路权,早就成为一种普适的制度了。美国多个州的《驾驶员手册》上都印着“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欧洲多国违反“校车优先”原则的,在道路交通法规中都将被处以最重惩罚。我们现在表示将赋予校车跟公交车同等的路权,而这种路权优先的层级是否足够,仍然值得拷问。不要忘记,这些年,公交路权优先给人的感觉太过有限,而且很不具有操作性,这些,又如何在校车路权优先中得到纠偏呢?
一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即将出来的这项法律制度,能够对校车充分赋权吗?对此,我们拭目以待。需要提醒的是,到现在为止,这项工作尚未邀请学界专家参与。如果只由相关部门关起门争议,利益博弈纠缠不清,责任牵扯争议不断,恐怕只会误时误事。那么,现在就很有必要让更多民意介入,来吁请政府真正痛下决心,还利于民,还权于民,让这项制度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完善修订。
作者为媒体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