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汇金羁绊的券商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00:22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上市受阻,各券商境遇难言如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他们是中国的顶级券商,他们拥有显赫的股东背景,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他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汇金系券商。

  在人们眼中,申银万国(微博)、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这三家在当年券商危机时期被汇金公司拯救下来的“老三家”早该进入资本市场。但如今,眼睁睁看着山西证券、方正证券(微博)、华泰证券等后起之秀纷纷登陆A股之时,它们却因“一参一控”的政策至今徘徊在A股大门之外。

  “拯救”之后的改制

  11月22日,北京。在申银万国2012年投资中国战略年会上,董事长丁国荣在台上宣布,申银万国已经由一家地方企业转变为中央企业的控股子公司,并表示力争在2013年上市。

  这并没有引起在座的投资者们的多大反应,相比之下,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申万对股票点位的预测。

  这一幕不由令在座的一位券商人士感叹:“汇金系,不容易。”

  中央汇金公司,这家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对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重任的企业,或许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从6年前拯救券商的幕后英雄,已经成为如今旗下券商上市之路的“绊脚石”。

  2005年,由于A股长期不振,大量券商出现巨额亏损。当时,汇金公司先后对银河证券、申银万国、国泰君安进行控股,而旗下全资子公司建银投资则对南方证券、华夏证券、西南证券(微博)、齐鲁证券和宏源证券进行救助,最终控股了宏源证券,参股了西南证券和齐鲁证券。加上之前持有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瑞银证券,当时,汇金系麾下一共拥有10家券商。

  直到2008年4月,为了避免同一股东旗下券商间的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国务院正式颁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后,证监会对证券业落实“一参一控”政策提出了具体要求。

  所谓“一参一控”,通俗地说,即一家机构或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数不得超过一家。

  “政策出台之后,汇金系的券商在当时面临着全部需要改革的现实问题。”国泰君安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但由于汇金系的券商往往是业界实力很强的企业,改制对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老国企的通病,券商也有”

  汇金系券商在“一参一控”面前,境遇则各不相同。

  早在2010年8月,建银投资就把所持有的券商股权划转给汇金公司定为其达到“一参一控”目标思路。之后,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股份陆续被划转。近日,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建银投资将手中持有的瑞银证券股份划转至汇金公司事宜,已通过监管层审批。

  至此,建银投资手中仅剩下三家券商,离“一参一控”仅剩一步。

  而据媒体报道,就建银投资以市场化方式退出齐鲁证券事宜,山东省政府与建银投资等当事各方已达成共识,只是接手方不会是汇金公司,或与齐鲁证券筹备上市有关。

  但即便建银投资划拨完成,对汇金而言,最棘手的仍然是“老三家”。

  有评论认为,因为没有“上市”这个资本加速器,几大券商在各项指标上渐渐被后起之秀赶上。银河证券高层动荡不断,申银万国、国泰君安股权在交易市场上频频易主。事件发生的背后,都与其上市受阻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在这过程中,国泰君安算是比较幸运的。此前,国泰君安的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国际集团,第二大股东为中央汇金。汇金系和上海国际麾下的券商在股权处理问题上都异常艰巨复杂。

  2010年年底,中央汇金与上海国际集团正式签署《关于申银万国与国泰君安股份置换和转让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约定,通过与汇金换股,上海国际集团将控股国泰君安,退出申银万国。

  目前,汇金与上海国际集团完成了关于申银万国与国泰君安股份的置换和转让。纠结老牌券商申银万国与国泰君安数年的股权问题就此解决,两者的上市进程同时迈出了关键一步。

  即便如此,人们仍然认为,“老三家”背上了太多老国企的负担,虽然规模大,但却缺乏活力。

  “人浮于事、内部关系复杂,老国企的通病,券商也有。”一位曾在汇金系旗下券商工作过的一家券商负责人表示。据其透露,汇金公司董事长楼继伟曾在今年年初汇金内部大会上发问,“为何汇金旗下的证券公司跑不过国信这些新锐券商?”他要求各家券商“回去总结原因,找到改革的路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