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破除路径依赖 调结构须先恶补“缺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21:5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2012“防通胀、保增长、调结构”之路系列评论(一)
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有一个现象,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这一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 (Path-Dependence)理论恰好能诠释30年来的中国经济在调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30年中国经济的不平衡状况让决策者们懂得,经济转型、产业调整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出于对低附加值高增长和政府主导调结构的“路径依赖”,经济转型成为躲在“保增长”幕后的附属品,形势好时它会闪亮登场,形势坏时就被束之高阁。
不破不立。调结构先要破除陈旧而顽固的“路径依赖”。
一要破除低附加值高增长“路径依赖”。美国经济咨询机构HIS环球透视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但我们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下游。一些高附加值、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却极为短缺,进口汽车、高端电子产品、金融产业等领域被国外公司占据,而我们却仍然沾沾自喜于纺织品等低端产品的“好生意”上。
二要破除政府主导的调结构“路径依赖”。我们注意到,这几年中央政府号召各地要进行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于是地方政府纷纷对境内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甚至开辟各种所谓“产业园区”启动新产业战略,但似乎并没有考虑市场实际需求和企业意愿,加之一些政策多是有始无终,当企业陷入新产业泥潭时,却无人过问。新领域的风险预期和现实产业的利润诱惑让企业的转型积极性处于低水平。
同时,由于低附加值的高增长可以提供高就业,政府主导的产业转型可以提供高政绩,这些利益的惯性力量让调结构走上一条“不归路”。“长痛不如短痛”,我们只有经历一场切肤之痛的“换血”运动,加快步伐向着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迈进才能避免“积重难返”那天的来临。
为此,调结构需要在企业主导下恶补产业缺项,让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环境向核心技术领域、服务领域和高端产业倾斜。不是采取过去那种撒胡椒面式的“普调”,而是应该选择在产业结构中的缺项、特别是我们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的产品和技术领域进行“重调”。通过在新领域的倍增效益来弥补相对过剩的低端产品损失,通过企业的自发能动性带来的产业有机整合防止行政式转型带来的沉重社会成本,通过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新路径选择,调结构才不会再次落入“路径依赖”的恶性循环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