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菜市场限塑需要管理智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8 05:20 来源: 深圳商报

  □ 本报评论员 李 迩

  菜市场免费送塑料袋可罚一万?昨日媒体报道,《广东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送审稿)》已正式在省政府法制办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广东将明确限塑执罚部门,商品零售商无偿或变相无偿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由工商部门可视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3年前的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发布实施,这份被人们称之为“限塑令”的通知规定: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到今年6月“限塑令”推行满3周年时,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超市塑料袋减少量达到2/3以上,但农贸市场超薄塑料袋的使用却出现了升温态势。

  不难看出,菜市场正是“限塑令”执行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它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限塑令”的成败,但由于“限塑”涉及质监、工商、物价等多个部门,虽然国家相关文件大致确定了每个部门的分管内容,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每个部门责权利还是不明确,特别是对于违反“限塑令”的行为由谁来监督检查处罚,此前一直没有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现在,广东省率先通过地方立法,明确各部门的职能,特别是确定工商部门作为执行“限塑令”处罚权的单位,这无疑有助消除执行层面各部门的“扯皮”,有利法令的统一执行,从这个意义上看,《条例》的出台是有积极意义。

  可我们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条例》虽然看起来很有震慑力,但却很难执行,或者是需要付出很高成本才能执行。大家都知道,菜市场的商户多数都是个体经营者,每天收入也就是几百元,因为违反“限塑令”就要对他们处一万元的罚款,那显然不现实。事实上,商户的塑料袋也是自己掏钱买来,从内心深处讲,他们也不愿意白白送给消费者,大家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决定的。毕竟,在与消费者的关系中,对在市场上充分竞争的小商户而言,他们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面临的就是出局。新规之下,即使多数商户愿意遵守“限塑令”,那作为经济人的消费者会不会用脚投票呢?会不会更加青睐能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商户呢?

  当然,也有商户可能会将塑料袋的成本核算到商品成本中,即出售的商品已经是“含塑价”了。如果这样的话,不仅会将“限塑令”化于无形,而且会大大增加商户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也会大大增加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罚款一万的条款并不是一个好的制度设计。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应该不是以管理部门免责为核心;也不是看起来很美,很震撼为目的;更不能是效果一般般,社会成本却极其高昂。

  从管理学角度看,有些管理规定看似很正确,但由于没有考虑到理论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别,往往成本极高,效率却很低;一些管理方式看起来不很恰当,但它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却能以极低的成本,赢得很高的效率,特别是城市管理更是如此。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杭州出租车“有零找零,无零让零”的规定,当年找零一直是杭州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的一对矛盾,管理部门出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司机上岗前都会备上一堆零钞,问题迎刃而解。

  其实,菜市场“限塑”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即菜市场的所有商户都提供塑料袋,哪怕是收费。菜市场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塑料袋销售点,由管理部门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来销售塑料袋,这不仅可以降低监管难度,而且能大大降低商户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最终真正实现用经济杠杆来“限塑”。城市管理涉及各方利益,有时法规虽然很漂亮,但却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管理智慧。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