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评:慈善赛事如何起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18:46 来源: 《中国慈善家》

  文 | 邓波

  慈善机构需要平台和方式组织募捐,而体育赛事在强调全民性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慈善赛跑活动的组织方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民间机构,和NGO组织的活动类似,为了一个明确的慈善目的,制定比赛规则,设定起点、路程和终点等,并召集一些人来参加;另一种是由官方机构组织,与专业体育赛事结合,需要与赛事的竞赛部门进行沟通,将整个活动植入到赛事中,以便得到赛事主办方、竞赛部门和媒体方面的支持,在确保赛事专业性的同时,也保证活动能获得相应的关注度。

  官方机构组织的赛事和民间机构组织的赛事,最大的区别在于赛事的规模和级别。民间赛事在宣传报道及活动级别上可能有一些欠缺,比如之前在上海举办的“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活动本身办的挺好,但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的支持,在影响力和号召力方面都略有欠缺。而北京马拉松这种则是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每年十月组织三万名选手从天安门广场出发起跑。无论是在规模还是影响力上,两者都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官方机构还没有专门以慈善为目的而举行过赛跑活动,只是在赛事中引入了慈善元素。今年的北京马拉松比赛就是运营方首次将“为慈善而跑”的运营模式引入中国,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相应调整。经历过30年的品牌沉淀后,该赛事已较成熟,在社会群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也是我们决定以北京马拉松为载体尝试“为慈善而跑”模式的信心所在。

  然而,正由于模式的创新,使得慈善赛跑的难点也凸显了出来。今年的北京马拉松比赛共有13家慈善机构参与,其中包括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这类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以及“自然之友”这样的国内知名民间公益组织和无国界医生、救助儿童会等全球性NGO。但是,这种模式和理念在中国还很新,对于国内绝大部分慈善机构来说,尚需一个理解和接纳的过程。另外,由于目前国内慈善机构的募捐对象主要仍以企业为主,公众募捐的全民慈善并未被列入工作的重心,这就造成了各家慈善机构的观望态度。

  可以说,在体育赛事与公益慈善的结合中,赛事更多的充当了一个大平台的角色。以今年的北京马拉松为例,各慈善机构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参赛名额,可自行分配组建参赛团队。通过这个方式,慈善机构能对其开展的公益项目及主张进行宣传,公众也可分别选择自己所支持的慈善机构递交参赛申请,成为他们的一员。而加入各慈善机构的参赛团队后,选手们要完成的不仅仅是一个赛段,同时还将承担起为慈善机构进行推广、募捐等职责。如此一来,北京马拉松便成为了慈善机构、志愿者(参赛队员)和捐赠方之间的有效桥梁。

  慈善赛跑的主题是多元的。今年北京马拉松的“为慈善而跑”只确定了“慈善”的大框架,而在此基础上,各家慈善机构可以推行不同的慈善主张。比如,中国绿化基金会就拿出了他们的“保护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拿出了“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邀请其合作企业嘉吉公司共同组建了参赛团队,宣传其“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则协同合作企业索爱,提出了“为希望工程快乐体育而跑”的主张;“自然之友”的口号则是“实现零废弃,本身也是一场马拉松”。

  目前,我们也在尝试和高尔夫球、马术、自行车等其他体育赛事合作,希望能在其他体育赛事领域找到更多与公益慈善的结合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