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另一种思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20 21:19 来源: 《小康·财智》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已经进入由高速转向中速的转换期。从下一阶段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来讲,竞争力是一个核心命题,特别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文︱刘世锦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我们得出的一个初步结论是:在今后几年,比如两三年,最多三五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在这种情况之下,特别是经过欧美金融危机之后,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那么,在这种新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有五个问题需要值得关注。首先,经济活动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决策出错的可能性比以往30多年任何一个时候都要高。什么意思呢?我们是一个后发追赶型经济,过去我们是在走别人走过的路,做别人做过的事,从信息角度讲,不确定性相当小。但是现在到了高增长末期,到了一个增长阶段转换期。我们可以学的东西不多了。这个时候决策一定要非常谨慎。

  其次,中国产业和企业将会进入大规模调整重组期。这或许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调整重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行业会转成这样一个模式:这个行业中有几家领先大企业,可能占整个行业50%、60%的份额,剩下的市场留给了一些专业化、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在这种格局之下形成新的盈利模式,大企业通过企业规模来盈利,专业化有特色的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优势来盈利。通过这样的调整之后,在今后20年、30年,中国将会出现一批企业,形成一个稳定的持续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发展新兴产业要放在已有产业改造升级基础上。这里我想说一点,我们现在所谓新兴产业中有一部分技术路线非常不确定,关键性技术现在没有过关,或者非常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采取大规模投资的方式,特别是政府推动大规模投资的方式,某种意义上风险比传统产业更大。

  我觉得中国制造客观讲只是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一个体系,与日本、德国等国相比,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潜力很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相当重要一点就是产业链的升级,企业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而应该抓住对这个产业链具有掌控能力的环节,我想这是目前企业可能需要做的一件事情。

  我们需要着力发展创新型民营行业龙头大企业,这是我要说的第四点。从国际上来讲,有长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只有几家龙头企业,其他企业基本都是在模仿。并且从国际经验看,这些龙头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国有企业。而中国目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对集中在垄断型基础性产业,且大部分为国有企业。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民营创新型龙头大企业脱颖而出。

  最后,放宽准入,鼓励竞争,推动效率提升和产业升级,这一点也相当重要。我们要素成本比较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垄断。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内蒙古所谓运煤难问题,讲了这样一个数据,拿汽车往外运煤成本是火车运的9倍。铁路为什么不能运,我们不缺建铁路技术,不缺石料,不缺技术工人,不缺劳动力,什么都不缺,为什么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原因就在于垄断。

  所以,放宽准入,鼓励竞争,特别是对基础行业和服务业放宽准入,鼓励竞争,应该成为我们下一步改革重点,并且力争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比较实质的进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