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正在由国家主权债务问题转向银行体系困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07 来源: 中国经营报抢夺欧洲 新兴市场国家在行动
邓喻静
今年的圣诞假期,许多欧洲国家都过得有些囊中羞涩,尽管欧洲中央银行在节前向欧元区银行送来一份“大礼”,提供一笔三年期、利率仅为1%、总计约4890亿欧元的“超优惠”贷款,但这剂“猛药”也未令欧洲银行业精神一振。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最近一轮压力测试显示,欧元区金融系统的资本缺口达到1150亿欧元。这意味着,欧洲金融机构未来面临的最严重压力,将由国家主权债务问题,转向欧洲银行体系的困境。
谁都不愿意成为“雷曼第二”,如今欧洲银行业正通过紧缩自救,抄底之机乍现。欧元区内外,资本进退的博弈与冒险,将再次上演。
不信任充斥银行拆借市场
在当前市况下,套利交易的吸引力已不如以往。
欧元区各国政府曾希望,该地区银行利用欧洲央行提供的新长期贷款购买饱受困扰的主权债券,然而这一回他们的希望要落空了。
2011年12月22日,欧洲央行向523家欧元区银行提供了总计约4890亿欧元为期1134天的贷款,旨在向无法从公开市场上获得融资的银行抛出“救生索”。 这次欧洲央行通过再融资操作(LTRO)向欧元区内银行提供的贷款数量以及提出贷款申请的银行数量均创下欧元区成立以来的纪录。
这次意在填补欧洲银行资金缺口的贷款行动,也许在未来几年中,都不会让欧元流动性问题构成主要担忧。
然而,令欧洲央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圣诞假期刚过,欧洲银行业于2011年12月26日在欧洲央行隔夜存款机制中存入的资金数额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118.13亿欧元,较圣诞假期前的3469.94亿欧元大幅走升,超过了在2010年6月创下的3843亿欧元的历史高位。
央行隔夜存款机制提供的利率较低,在正常时期一般被银行用来存放过剩资金,这一存款规模大幅增加往往被视做市场紧张的证据,比起回报率较高的银行间市场,银行更青睐央行存款的安全性,正反映出银行拆借市场的不信任度攀升。
欧洲央行上一次做出类似举动是在2009年,当时它提供的是1年期贷款。此次共计6140亿欧元的长期贷款中,估计约有一半被用于购买主权债券,其中大部分是欧元区外围国家,如希腊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券。
银行将如何使用这笔3年期贷款,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一些政府曾希望银行能利用低廉的欧洲央行贷款,去购买高收益率的政府债券,从中获得回报,进而帮助为债务缠身的国家纾困。
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也曾暗示,银行可能利用这笔融资去支持他们本国的政府。但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看涨人士认为,在紧急关头,将欧洲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注入银行,实际上扮演了主权债务‘最后购买人’的角色,由此将终结目前的危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两年前,银行能以1%的利率从欧洲央行获得贷款,然后投资于当时仍被认为相对没有风险的、高收益率的政府债券。
银行进而通过经典的“套利交易”赚取二者之间的息差。有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央行的1年期LTRO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欧元区主权国家与各自银行系统之间的关联。
不过银行家们表示,在当前市况下,套利交易的吸引力已不如以往,人们将更多关注点放到了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外围国家国债的规模上。
危险的融资缺口
无论是飞机融资、轮船融资,或是贸易融资都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担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出现恶化,近几个月来,欧元区各地的银行一直被挡在公共融资市场之外。
在全球投资市场上,更多资金正从欧洲银行业撤出,那些对欧洲银行业持悲观态度的投资者们对媒体表示,他们之所以不愿购买银行债券,是因为欧洲银行的财务状况、欧元区的前途以及新的金融监管措施均存在不确定性。而银行融资困难,又提高了市场对于依赖银行融资的企业乃至整体经济遭受连锁效应的忧虑。
据欧洲媒体报道,为避免接受政府援助,德国商业银行目前正与有关方面进行谈判,准备将可疑资产转移给一家政府所有的“坏账银行”。而法国第三大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也在酝酿关闭部分业务,同时计划提高准备金水平,削减成本并减弱对市场借贷的依赖。
“欧债危机之后,一定程度的去杠杆化显然是需要的。但各银行正进行快速减肥,这将产生更恶劣的影响,”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休·范斯蒂尼斯日前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不仅有欧洲信贷紧缩的风险,还会对亚洲和美国造成连锁效应。”
摩根士丹利估计,银行业必须在未来几年处置多达3.3万亿美元的资产,才能满足对其持有的资本缓冲的新监管要求,并应对资金缺口问题。
欧洲银行明年将面临规模更大的赎回高峰,届时,7200亿美元的债券将到期。贷款紧缩将欧元区推向更深的衰退这一风险开始显现。银行的融资困难和日益收缩的资产负债表让欧洲央行的担忧正在加剧,并考虑推出更多新的支持性举措。
事实上,欧洲银行监管机构与欧洲各大银行正形成更为尴尬的关系。如新的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提升到9%。然而,现在市场信心疲弱,补充资本的钱从何来?于是,银行被逼变卖资产,减少信贷,甚至停止业务,打击实体经济。无论是飞机融资、轮船融资,或是贸易融资都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也有欧洲监管机构要求某些银行,将所持西班牙国债减值2%,虽说要求银行更如实反映账上资产的价值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危机当前,欧洲银行资不抵债的状况愈来愈明显,这些做法都会进一步加深危机。
抄底欧洲银行业?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直接用四个字形容中国企业近来在欧洲直线上升的投资行为:争夺欧洲。
随着各大欧洲银行开始用尽维持重要融资线畅通所需的资产,许多欧洲金融机构开始酝酿通过重组缩减业务规模,甚至出售资产以求自保,这其中不乏法德等一些大型金融机构。
据悉,2011年12月法国兴业银行已经宣布将退出北美的天然气和电力交易市场,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也表示将退出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德国ING集团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接受了140亿美元的援助,欧洲监管机构近期要求其剥离ING Direct公司。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休·范斯蒂尼斯(Huwvan Steenis)预计,欧洲金融机构在未来18个月内需要出售约3万多亿美元资产。这使许多美国金融机构看到了机会。
随着7200亿美债6月最终期限的临近,美国买家正在抓紧机会出手。一些买家开始在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受创最严重的市场寻找抄底机会。据外媒报道,黑石集团很快将从金融巨头德国商业银行手中购买3亿美元的房地产贷款,其中包括佛罗里达州蒙德里安南滩饭店以及美国境内四家索菲特酒店。Google今年也从爱尔兰国家资产管理局手中购买了都柏林最高的办公建筑之一——蒙德维特罗大厦。除了从欧洲银行业购买资产,摩根大通、花旗和高盛等美国大型金融机构还将借此机会抢占华尔街的交易业务份额。
当然,机会并不仅仅属于美国公司。新兴市场国家也正蠢蠢欲动,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些国家金融机构下辖的家族企业、奢侈品品牌和房地产都成为收购的热门目标。
普华永道最新的报告显示,在欧洲金融资产剧烈收缩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投资者在2011年前三个季度对欧洲多个行业的并购交易有强烈渴求,这也成为私募投资基金新的主要投资方向之一。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直接用四个字形容中国企业近来在欧洲直线上升的投资行为:争夺欧洲。仅2011年上半年的并购案就已超过2010年一年的总数,并一直保持着强劲的进攻势头。在这背后既有PE的推动,更有中国企业对技术、渠道的渴望。
这一渴望,在欧洲北部,主要集中在德国的工程、汽车零部件、化学工业和生物制药等行业;而在南欧,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比较集中于时尚、能源、服装、电信等领域。
不过,投资欧洲金融资产并非没有风险,押注欧洲主权债务失败而申请破产的美国曼氏金融全球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欧洲不同地区在监管和法律体系等等方面的风险也容易成为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