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失败反思 “二庞”输在哪?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31 08: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汽车经销商身份的庞大集团希望能进入整车制造领域,而一直处于中国汽车业边缘地带的青年集团也希望通过收购萨博来打开发展的天花板,在这样的心态下,想不被“套住”都难。

  周树远,邱一丹

  如果说通用的阻挠是最终压垮“二庞”收购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话,那么从一开始,“二庞”或许就已经为收购失败埋下了种子。

  庞大集团和青年集团并非国内第一批与萨博接触的企业,在庞大与萨博签订第一个合作协议之前,萨博分别与长城汽车、北汽集团以及华泰汽车进行了高层会谈,并且与华泰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1年5月3日,华泰汽车和萨博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泰将以1.2亿欧元的资金收购萨博母公司瑞典汽车29.9%的股份。此外,华泰还将为萨博提供3000万欧元可转换债券短期贷款。正是由于华泰汽车并未履行该协议,庞大才有机会与萨博闪电联姻。

  华泰集团副总裁赵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当时在与萨博汽车签订合作协议后,华泰发现萨博汽车的现状比萨博汽车CEO穆勒描述的更为糟糕。“我们到了瑞典参观萨博工厂,发现工厂停工了很久,工人情绪很低落,并且,萨博拖欠款数额太过巨大,工厂复产需要的现金远比穆勒描述得多。”赵毅表示,“当时,我们提出希望萨博进行破产保护,然后华泰进入,由华泰收购萨博100%股权。但穆勒心有不甘,拒绝了我们的提议,并单方面宣布协议作废。”

  华泰汽车的谨慎和穆勒的急躁帮助华泰汽车逃过了一劫,但萨博汽车却成功“套住”了下一个中国买家。

  就在萨博与华泰宣布正式终止合作协议(2011年5月12日)之后不久,2011年5月16日,萨博汽车就与庞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又迅速联合青年集团向萨博支付了总计6000万欧元的购车款。

  “由于当时不懂得收购细节,对方要求我们打款,我们就赶紧把钱打过去了。”庞大集团董事长庞庆华不无尴尬地向记者表示。有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经销商身份的庞大集团希望能进入整车制造领域,而一直处于中国汽车业边缘地带的青年集团也希望通过收购萨博来打开发展的天花板,在这样的心态下,想不被“套住”都难。

  “实际上,萨博早前的核心技术已经被北汽买走,现在的萨博依赖于通用的技术和零部件体系,萨博自身缺乏核心技术、且负债累累,但中国企业却表现得迫不及待。”汽车业知名评论员张毅认为,“这种心态令庞大集团和青年集团在谈判伊始就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的确,考虑到前期已经投入大笔资金的风险性,庞大集团和青年集团随后只能继续以各种名目向萨博输血,以保障萨博能够恢复生产。就这样,“二庞”选择了继续赌下去。

  “自始至终,‘二庞’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风险评估,实际上,政府规定的对外投资项目超过5000万美元需要审批这一点,就是为了规避风险。但是‘二庞’早早就把钱打给萨博了,再想退就退不出来了。”发改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不管“二庞”的积极心态是否真正打动了萨博,但从后续进程看,他们显然没能打动通用。更直白一点说,他们一直忽略了通用的存在。西南证券的分析师刘峰表示:“此前,中方竞购者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瑞典汽车与双方政府的审批上,却忽略了通用汽车的态度,这最终导致了如今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

  “这依旧是没有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所带来的问题。风险评估不仅仅是算对方欠了多少债、要多少钱才能盘活,而是要全方位综合考量收购的风险,这不仅涉及财务,还涉及经营的方方面面。”麦威咨询公司总经理程文兵告诉记者,“如果前期就考虑到收购萨博需要通用的支持并先期询问通用的意见,也不会在棋局收官时被摆一道,满盘皆输。”

  上述发改委内部人士也提醒道:“中国政府是保护中国企业的,设立一系列的对外投资的审批门槛,初衷就是降低收购风险,但这些门槛往往会被企业看做是一种束缚。国内的市场环境跟国际的市场环境有非常大的区别,国内企业进行国际谈判和跨国收购的经验也不够丰富,这时候,必须在前期让政府帮你把关。”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保障房压顶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