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申银万国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单蔚良:A股投资最难过的日子应该正在过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7 01:3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单蔚良

  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可能有一波比较明显的反弹

  现阶段谈股市,多少有点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味道。

  

  2011年:典型的温水煮青蛙行情

  2011年的A股走势,几乎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2011年初,大家对全年前低后高的态势基本没有太大的疑义,争论的焦点无非是到底是涨大盘股,还是涨小盘股。

  然而,2011年终岁末一结账,各类权益类投资品种全军尽墨,只要亏损在10%以内的,基本可以铁定进入业绩排行榜的前10。而且,基本可以形成共识的是,绝大多数的投资经理,都认为2012年的市况比2008年更糟。

  2008年时,普遍的观点是,全球经济将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这个长期,起码是5年,甚至是10年。由此,股票的大熊市也是确定无疑的。绝大多数的机构,在4000点以上已经减仓甚至清仓,反应慢的,在3000点左右也基本把仓位降到规定的最低限度。3000~1664阶段,基本属于无量空跌,指数虽惨烈,但一味硬扛的机构倒也不多。到了10月份,政府4万亿救市政策一出,大盘迅速反弹,只要趁反弹加仓的,基本能把上半年的亏损弥补掉一半。

  反观2011年,由于国内经济基本还在预测范围之内,虽有回落,并不太甚,对股市并未形成一致的悲观预期。由此,市场短期内一有显著下跌,就会有做反弹的动能。然而,每次反弹都被各种各样的小概率事件搞成了割肉离场。一次反弹失败亏损3%~5%,五六次一来,亏损基本就在30%左右了,典型的温水煮青蛙行情。再次应证了,对于投资而言,可怕的不是坏消息,而是不期而至的坏消息。

  唯物辩证法指出,外因是诱因,内因是原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2011年,政治、经济、自然等各方面的黑天鹅事件接踵而至,但这些利空因素必须因市场自身的原因,才能发挥其作用。而导致A股下跌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

  通常,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有二,长期是其内在价值;短期是供求关系。投射在证券市场,决定股票价格的长期因素,就是宏观经济、行业景气、企业成长性等所谓的基本面因素。这些因素的高度概括,就是GDP增长率。

  因此,从GDP的增长率来分析,2011年的股市比2010年即便有回落,也不应太大。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体现为融资总量与资金面。个人以为,供求严重失衡,是导致2011年A股大幅下跌的最主要原因。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是其天然宿命,不融资是不可能的。但是,在2011年这一资金空前紧张的年份,是放水养鱼,还是涸泽而渔,其结果完全不同。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回归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A股市场,基本还属于政策市,也就意味着,股指的涨跌与GDP相关性不大,而与政策的相关性大。

  本质上,是与政策导致的资金面松紧相关。货币政策宽松,股市涨的概率高,货币政策趋紧,股市跌的概率高。201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前3年实质上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挤压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空间。

  所谓的估值体系,是一种理性的假设。而当相当数量的企业以30%、50%,甚至更高的利息都难以借到资金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变现的股票,几乎成了唯一可能的选择。

  一定程度上说,不是股票贵了,是货币值钱了,而以货币为计价单位的股票必然相对贬值,这个,就是A股市场2011年的现状。

  

  2012年:全年投资机会并不太多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一下2012年。

  一是基于基本面的分析。外部环境看,美国逢大选年,政策取向以减税收、保就业、促消费为主,经济延续当前稳定复苏的概率比较高;欧债危机的长期化已成事实,欧盟以紧缩财政支出的方式辅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虽无法迅速解决债务危机,但短期内继续恶化的可能也大大减小;日本致力于灾后重建,对经济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巴西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

  总体而言,虽不见得好,但最糟糕的阶段或许正在过去。

  从国内经济形势看,2012年经济增速将比2011年有所下滑已成各方共识。有预测认为,今年的GDP增长目标约为7.5%,但无论目标如何定,实际增长应该保持在8%上下,这一增长率和就业率密切相关,政府轻易不会放弃。这轮下滑,最初是政府主动调控、降温经济的结果,但一旦与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形成共振,导致加速下滑,就会触发政府的“逆周期”调控。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看,2012年投资规模在明显下降,铁路建设、保障房建设规模都低于预期,导致保8%有一定的缺口。

  值得关注的是,在普遍对经济预期悲观的前提下,政府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因为糟糕的经济数据而放弃对房地产的调控。长期以来,房地产行业的非理性繁荣,严重扭曲了资产价格和资金价格,聚集了大量的资产泡沫。只要还能炒房子,政府任何形式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松动,最终都会导致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逐利,而不是做实业。

  一定程度上,是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消化了超发的货币,或者说导致了货币的超发。房地产行业,成了货币当局的流动性陷阱。

  因此,近期各方面重申对房地产的调控不会放松,实际上提高了宏观政策的有效性。也就是说,继续房地产调控,政府倾向于会出其他经济刺激政策以弥补相应的缺口;放松房地产调控,政府就一定不会再出任何经济刺激政策。

  二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分析。供给方面,融资的需求从来就不会减少。但理智的管理层,应该主动平衡一、二级市场的利益分配,避免杀鸡取卵的双输结果。2012年一季度,融资的节奏会趋于缓和。

  资金面方面,以2011年11月底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标志,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出现。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有逐渐松动的趋势。这种松动只是相对于2011年的过度从紧而言,2012年全年的货币供给都不会宽裕。但是,资金面最紧的阶段基本已经过去。全年有下调3~4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因此,影响2012年A股走势的最大变量,在于政府会不会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根据目前数据预测,经济回落的峰值将出现在2012年二季度。

  个人倾向于认为,政府会出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且最晚不会迟于2012年二季度。政策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较大力度的减税措施,二是新兴领域的政府投资。减税利好消费,但应该是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消费品或者流通环节,而不是奢侈消费品。在限制三公支出的大背景下,看空以茅台为代表的以公务消费为主体的高端白酒行业。新兴投资领域,看好水利、电网、光网、核电建设。

  从年初到春节前后,市场可能进入一个见底不反弹的过程,指数下跌有限,但缺乏上攻动能。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在资金面略宽松,有政策利好预期的带动下,可能有一波比较明显的反弹。

  反弹初期,超跌的中小盘股可能会有较好表现,第一波反弹以后,建议配置一些盈利增长确定或者明显受益政策扶持的行业与个股。由于全年的总体资金面仍不宽裕,银行应能延续2011年的高利润率。一季度适当配置些银行股,到年末应该会有绝对收益。如没有比较放心的投资品种,适当持有现金,或参与一些货币类的投资也不是坏事。

  2012年全年的投资机会并不太多,即便有,也是2011年砸出来的。所谓,乐观是乐观者的通行证,悲观是悲观者的墓志铭。在万木萧肃的这一刻,我觉得,最难过的日子,应该正在过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