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129只金股去年平均收益-32.49% 券商金股因何沦为笑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01:29 来源: 北京晨报

  过去的2011年,券商金股无疑成为业界最大笑柄。券商们去年推荐的129只金股,2011年的平均收益率竟为-32.49%,跑输大盘10.52个百分点。而多家券商力推的“十六朵金花”,去年业绩近乎全军覆没。

  “券商金股”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它们的出炉是否有科学依据?对此,业内机构专家认为,对于券商策略报告,公众应该抱着“相信而不迷信”的态度,在资本市场上赚钱并非那么容易,投资者一方面要相信券商等卖方研究机构毕竟是有很强的专业能力的,但另一方面还是要关注研究的过程,而非结果。

  十大金股也难免撞上误差

  “一般而言,券商每年推选出来的十大金股都是自下而上筛选出来的优质股票。”东方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世捷告诉记者,一般先由各行业分析师将有潜力跑赢大盘的个股推举出来,再经过策略研究判断出可能跑赢大盘的行业,最后经过各行业统筹,精选出来十大金股。

  胡世捷表示,不管是十大金股的推选还是一般个股的定价,券商的研究方法都是有理论依据的,但依然不能避免出现误差。首先,在策略估值研究上,一些系统性风险有时很难估计,例如欧债危机;其次,在个股研究上,虽然研究员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却并非是行业特别专家,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或者是部分上市公司发生突变;最后,就是一些所谓“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比如“7·23”动车事故对高铁行业的影响等。

  屡败屡战测不准的点位

  “股市有一个测不准定律,意思是说未来是无法预知的,比如去年底大部分券商都比前年这个时候要谨慎,那么今年的股市很可能比去年要好。”作为资深投资人,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这样看待券商预测的大盘点位。

  尽管年年测不准,但券商们并未因此气馁,而是在不断的“失败”中愈战愈勇,并形成各自的方法、体系。目前,针对策略研究,最为经典的推算模型是依据上市公司来年的盈利利润、市场乐观程度、流动性和政策因素等诸多变量来选择方向和点位区间。

  “不同的业绩增速、平均PE水平对应不同的点位。”民族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一钉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策略研究最根本的是依据上市公司估值和盈利情况,推算来年点位,再综合流动性和政策调整的可能性,调整预测。”在制定年终策略时,主要的方法分为两种,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考察整年时间段内的多种变量。

  “自上而下”的方法主要通过宏观部门数据、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等判断股市走向。“自下而上”则是通过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上市公司的盈利构成,通过业绩推算点位,寻找主要赢利点。

  测不准的点位也有其价值

  不过,市场中上百家券商并非家家都沿用上述策略制定方式。有的券商善于从货币供求来判断市场,有些券商则更善于公司调研和业绩推断。可以这样说,券商们的风格千变万化,每份策略报告的形成,都有自己内在的逻辑框架。

  被业界视为分析师“黄埔军校”的申银万国研究所,对于分析师们预测的价值给予了肯定。申万研究所表示,点位只是一种观点的表达方式,其实所有的人可能都没有把握,但是点位以数字的形式给出一个研究结论,更容易让投资者接受。而研究员的预测非常重要,因为没有预测就没有资产定价,而没有定价也就没有投资。在市场的有效性上,分析师本身在起作用。

  分析师制造市场噪音?

  一位机构投资者却认为,他对去年10家有影响力的券商所推荐的个股组合做了统计,仅有一两家的推荐与去年股指上涨幅度接近,大多数都跑输大盘。在他看来,多数券商遵循猜宏观—蒙行业—赌个股的自上而下的预测方法,这往往产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结局。所以他认为,很多分析师的研究可能只是制造了市场噪音,甚至是为券商提供了更多交易佣金的源头。

  “预测本来就是不靠谱的。”在某券商分析师看来,写一份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关注诸多定量才能得出结论,而随时在变的世界给研究报告的准确率大打折扣。

  晨报记者 孙春祥 王洁

  ■新发现

  今年不少券商放弃金股推荐

  今年,有意思的变化出现在众券商对金股的态度上。“牛市中个个都是金股,熊市中难寻金股。”在大批券商年度金股惨遭暴跌之后,今年,券商金股推荐模式开始纷纷转型。不少券商放弃了金股推荐,只进行行业配置建议。少数券商虽然也推荐个股,但却采取了下大包围的“撒网”策略,推荐大批量的个股。

  研究判断宏观经济与政策几乎是分析师们的必修课,分析师对大势的判断也直接关乎市场预测的成败。在券商2012年宏观经济年度报告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分析报告在追求视角独到与逻辑严密方面要求有所降低,但在语言上却更加重视追求华丽与抽象,我们抽取一部分“文摘”供您赏析批判。

  券商笔下的2012

  ●中信建投证券:

  “经济萧萧下,政策款款来”

  在全球陷入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上半年出口将跌至谷底,一季度GDP面临急剧下跌风险,下半年出口拐点将至,库存周期存在政策救赎和市场救赎。

  ●银河证券:

  “混沌增长”

  出口和消费这两驾“经济马车”短期内难以承担企稳经济的重任。2012年经济增长依然要仰仗投资运行,但要面临房地产投资和政府4万亿投资突然失速导致的“双碰头”风险。

  ●兴业证券:

  “无源之水退去时”

  “炒钱”的背景是资产价格膨胀快于货币增速,“炒钱”意味着钱不够,其最终结果必然是资产价格普跌,房价不可避免地加速下跌。

  ●瑞银证券:

  “风暴中的平静”

  欧元区陷入衰退,外需将会走弱,预计中国出口停止增长,房地产建设也将显著放缓,政府将增加财政开支并放松信贷政策以支撑内需增长,推动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

  ●东北证券:

  “风满楼但非雨落地”

  出口与房地产下行、地方债与通胀反弹,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政策稳增长取向加强,全球二次衰退可能性小,中国“深调整”可能性小,此谓非“雨落地”。

  ●国海证券:

  “通往再平衡之路”

  去地产化已启动,贸易平衡进程已开启,消费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比重将得到提高,中国经济由此迈上再平衡之路。

  ●民生证券:

  “驱散三重阴霾”

  出口会不会出现类似2009年那样的大幅减少?房价下跌会不会超预期?通胀是否雨过天晴?三重阴霾何时、如何散去,决定2012年中国经济走势。

  ●爱建证券:

  “财政转型做减法”

  经济现状和结构调整要求货币政策做修正性放松,财政政策靠投资拉动的偏好应逐步换位于减税。

  晨报记者 孙春祥

  分析师报告为何不靠谱?

  新人大量涌入正经历“成长的烦恼”

  誉之者赞为“金手指”,毁之者斥为“算命先生”,这是目前投资者对出具研究报告的分析师的两种极端看法。

  分析师为什么让人“又爱又恨”?为什么有的研究报告看上去那么不靠谱?让我们看看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分析。

  “审判分析师”折射大众对投资受损的困惑,以及对分析师薪高而言乱的愤怒

  “金手指”或者“算命先生”?在高善文眼里,之所以造成如此反差,主要多源自观察者自身的感受,而感受的依据多是股价的涨涨跌跌,虽然这种想法朴素而有道理,但仍然可能“很片面”。

  券商作为国内证券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机构群体,其资金实力、操盘能力都为普通投资者所抑止。也正是这种能力,公众自然有理由相信,券商研究报告应该是“权威的”,至少是“靠谱儿”的。事实上,在熊市中,券商卖方报告却成了千夫所指。

  高善文表示,“审判分析师”的行为折射了社会大众对投资受损的困惑,以及对分析师群体薪高而言乱的愤怒。但他同时认为,媒体和公众对卖方研究业务了解不多,批评和抨击也不能击中要害。

  公众认为卖方有义务免费提供研究报告,但卖方研究报告只提供给付费客户

  为何公众对于券商研究报告颇有微词,在机构研究者眼里,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利益与沟通问题。“公众似乎认为卖方有义务为社会免费提供研究报告,并认为这可以作为投资活动的依据,但实际的情况是,卖方研究报告只提供给付费客户。”高善文表示。

  由于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卖方会经常修改和调整自己的判断,并通过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方式将调整后的观点传递给付费客户,而由于公众难以持续和紧密跟踪这些观点变化,自然会引起许多误解和指责。

  对卖方分析师的需求剧烈扩张,导致一些来自高校和实业的新进入者大量涌入

  一些观点认为,尽管卖方可以不为非付费客户负责,但事实上,社会大众总是能通过种种途径获取券商的部分研究报告,并对投资决策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可否认,市场上流通的一些报告内容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高善文认为,一个成熟卖方分析师需要经历资本市场完整的牛熊交替,这无疑需要时间积淀,但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券商进入卖方研究业务,对卖方分析师的需求剧烈扩张,导致一些来自高校和实业的新进入者大量涌入,他们需要时间来积累对行业和市场的理解,造成卖方分析师出现了“成长的烦恼”。

  晨报记者 孙春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