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青黄不接 中国奥莱变形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4 02:4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晏耀斌

  名品招不来 本地货来凑

  当听到“路易威登尾货落户某某奥特莱斯”的宣传后,路易威登北京区一负责人感到诧异:“路易威登没有在国内任何一家奥特莱斯投放尾货,哪有落户之说呢?”

  奥特莱斯的实质就是名品加折扣。然而,这个舶来品在国内并没有获得叫好又叫座。“奥特莱斯这个概念已被扭曲,无论是否有名品,只要是卖不出去的尾货店甚至卖场,都叫奥特莱斯。”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

  按照业内共识,国内能称得上奥特莱斯的仅有4家。“但开业和在建的奥特莱斯超过200家,打着奥特莱斯旗号的超过400家,九成以上是赝品或者山寨版。”长期研究奥特莱斯的楚睿商业咨询公司CEO黄文杰断言。

  九成奥莱属山寨

  截至目前,据相关统计,开业和在建的奥特莱斯超过200家,打着奥特莱斯旗号的超过400家,九成以上是赝品或者山寨版。“而业内共识,称得上奥特莱斯的只有4家。”

  去过国外奥特莱斯的人,回来都会感叹:国内奥特莱斯难以称其为奥特莱斯。国外的奥特莱斯以国际一线品牌居多,而国内几乎鲜见一线品牌;国外奥特莱斯的名品折扣从1折到5折均有,主要2折到3折,而在国内5折以下的名品很少。

  王永平对此现象关注已久。他表示,在英国一家奥特莱斯店买GUCCI手提包只需要300英镑,但如果在国内正价店至少在1万元以上。

   北京首创总经理刘晓光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讲述了他买裤子的经历。2011年,在美国一家奥特莱斯商场,刘晓光惊奇地看到一个中国人一次买了100条同一品牌的裤子,他得到的解释是:“该品牌的裤子,在国内要卖1000块,在这里只要20美元。”

   这就是奥特莱斯的魅力所在。不过,奥特莱斯在国内发展的历程也并不短,自2002年12月燕莎奥特莱斯开业,奥特莱斯正式登陆中国到今天,已经有10年了。

  截至目前,据有关统计,开业和在建的奥特莱斯超过200家,打着奥特莱斯旗号的超过400家,九成以上是赝品或者山寨版。“而业内共识,称得上奥特莱斯的只有4家。”黄文杰表示,这4家分别是北京燕莎奥特莱斯、赛特奥特莱斯、上海青浦奥特莱斯以及重庆奥特莱斯。

  在这些名品折扣店,消费者还能够见到部分国外的知名品牌,鞋类品牌有ECCO、Gabor、Clarks等,男装则有HUGO BOSS、Dunhill、Zegna等,女装有MaxMara等,折扣从4折到7折左右。

   而在其他更多的奥特莱斯,却难以觅得这些大牌的身影。“中国的奥特莱斯绝大多数都名不符实。如今,只要是尾货都冠之以奥特莱斯。”引进奥特莱斯第一人、原燕莎奥特莱斯总经理、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万文英对本报记者表示。

  品牌是招商瓶颈

  货源的明显缺乏,导致部分奥特莱斯不得不走上作假的道路,最后沦落为“存货”处理厂。“有些奥特莱斯为了吸引消费者,只能自己去购买GUCCI等品牌来充门面。”

  除了部分山寨版借助“奥特莱斯”之名旨在赢取消费者之外,绝大多数试图做实奥特莱斯的项目,因为缺乏品牌而不得不陷入“有名无实”的尴尬。

  王永平考察发现,一般来说,没有名品店的地方就没有折扣店,与此同时,15家正价折扣店才能支撑一个奥特莱斯内的一个品牌折扣店。“国内奥特莱斯无法做起来的原因,根本在于缺乏品牌渠道。”

  有专业人士据此计算,全国有200家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一个季度就需要200亿元的货源,一年就需要800亿~1000亿元的货源。

  而据全球知名战略咨询机构贝恩资本发布的《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称,2011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增幅预计达25%~30%,市场规模将首度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12年,中国奢侈品贸易和消费预计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中国旺盛的奢侈品消费几乎消化了国内市场所有的正品店商品,哪里还有那么多尾货。”黄文杰表示。

  货源的明显缺乏,导致部分奥特莱斯不得不走上作假的道路,最后沦落为“存货”处理厂。“有些奥特莱斯为了吸引消费者,只能自己去购买GUCCI等品牌来充门面。”王永平透露,GUCCI根本没有给国内的奥特莱斯供货。

  根据统计,国际上广受欢迎并可以在奥特莱斯容纳的品牌在600到800个左右,但国内奥特莱斯能够引进的品牌并不是很多。按照业内规律,国际一线品牌在一个奥特莱斯中的比例应该在20%到30%,规模小的一线品牌比例应该更高。

  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奥特莱斯都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

   2012年1月8日,记者在位于北京东四环外姚家园活力东方奥特莱斯发现,之前宣传的Dior、PRADA等已经荡然无存,留下的所谓的大品牌也只有NIKE、ADIDAS等运动品牌,其他的基本上是国内不知名的品牌,人气也主要由家乐福来带动。这与开业之初,由于车辆过多,交警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