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输血应以实为本防范产业空心化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7 05:35 来源: 金融时报

  庞东梅

  记者庞东梅在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方面,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压力;另一方面,以钱炒钱受到社会资本的青睐。资本“输血”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产业“空心化”苗头不可不防

  产业空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虚拟经济存在高额利润空间的背景下,在逐利本性的驱动下,社会资本脱实向虚难以避免。再加上新兴产业起步初期往往投入多、获利少,社会资本投向新兴产业的热情进一步下降。这一现象的出现对产业升级改造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如果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往往更容易威胁到国家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产业空心化提高警惕。

  去年9月发生的温州“老板跑路”风波,表面上看是民间高利贷事件,但是深度分析却发现,当地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温州拥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非实业领域,热衷于以钱炒钱,与此同时,制造业却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产业升级改造面临资金匮乏的压力。

  实际上,诸多大企业包括知名制造业企业都涉足房地产行业,也从另一方面表明社会资本就虚的苗头。当前,虽然我国实体经济面总体来看还是较好的,但是不排除部分原本应该投入实体经济的资本集中于一些投机炒作市场,或者参与高利贷市场,或者进入私募基金、资本运作等领域。

  虽然目前来看,尚难言我国出现产业空心化,但是这一隐忧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必要将虚拟经济中的泡沫挤压出来,引导资本投入实体经济,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在健康平稳运行的轨道上前行。

  引导民间资本就实至关重要

  防范产业空心化,就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光伏产业的发展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忌一哄而起、盲目投资,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发现、筛选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积极作用。

  因此,预防产业空心化,不仅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大力扶持新兴战略性产业,也要从资金源头上引导资本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机构在层层监管下,资金投放往往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近几年,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做出了不小的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然而,民间资本原本应该是中小企业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但是民间资本的就虚现象不仅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更是推动了虚拟经济泡沫的扩大了。因此,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入,对于遏制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尤为重要。有专家认为,我们要重视民间资本参与,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民企国企平等进入、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防止对中小企业“挤出”,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防止“以钱炒钱”亟待放大实体经济利润空间

  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虚拟经济”的典型表现是“以钱炒钱”、“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因而,不能简单地将某些市场或金融产品等同于“虚拟经济”。这意味着,未来政策的导向是努力减弱股市和楼市的投机氛围。

  在政策层面上,我国已经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如何真正做到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在政策的支持下,除了对民间资本加强监管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社会资本青睐于流向实体经济。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也牵涉到完善行业的竞争机制,破解垄断机制,赋予民营经济与国企更多的平等竞争地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