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改革办沉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29 11:3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龙飞

  2012年1月,一份名为《深圳改革调查报告》的民间调查发布,在对2010年深圳改革评价上,大部分市民都认为深圳改革虽有进步,但并无重大突破。而报告认为,深圳当下改革最大的阻力是政府部门与市场主体利益纠葛下,形成的因“部门利益膨胀”出现的“利益集团”。

  对于这一结论,深圳改革办并不认同。改革办认为深圳的改革一直在努力推行,设立全国唯一的一个协调改革事宜的机构就是例证。对于来自民间的质疑,改革办认为当下的改革与30年前的改革已经完全不同,因为社会诉求不同,牵涉的利益关系也不同。

  三起两落

  实际上,深圳“改革办”本身就是一项“改革”,也经历过被质疑、被谩骂,以致最后名存实亡。直至2011年5月,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召开以改革为主题的工作会议,才让一直有名无实的深圳改革办重新出山,并成为特区改革的主导机构。

  据深圳改革办内部人士介绍,深圳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前身是深圳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当时的体改办是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中枢机构——体改委的对接机构,无论是国家第一部经济体制改革总规划,还是万科地产、招商银行的上市,体改办在深圳的改革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历史的尘烟中,国家体改委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地方的所谓体改办也逐步淡出。2004年4月,深圳启动的第七轮行政体制改革,体改办被合并进深圳市发改局中,成为一个咨询研究机构。

  不过,仅仅一年后“改革”的声音又被提上了日程。2005年,深圳前市委书记李鸿忠为“深圳市体制改革办公室”揭牌,并为改革办提出了“不怕得罪人”的要求。当时的深圳市改革办依旧是一个设立在深圳市发改局下面的副局级机构。

  新机构也践行了李鸿忠的要求,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热情。2005年改革办就提出深圳事业单位改革方案。2006年7月,在改革办的主导下,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启动,改革将事业单位“一分为三”,划分为监督管理类、经营服务类和公共服务类,并使其各归其位,与原有行政管理单位剥离,部分直接转为企业。

  第一阶段的改革进行的较为顺利,到2007年8月,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结束。8月13日,七项由改革办主导设计的事业单位“深水”改革方案一次性公布,这次的改革立马掀起轩然大波。

  按照改革方案,深圳将取消现有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推行职员制,公共财政供给不再按人头定费,而是以事定费。更为大胆的是,在现有事业单位中推行法定机构试点,按照董事会的模式进行运作。

  当年突进

  这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单位改革,最后还是被打上了“冒进”的标签。

  “平心而论,当时的确有些激进。”一位曾参与改革的官员向记者表示,当时改革者的思路依旧延续着上世纪90年代的峥嵘,认为作为特区的深圳有着大胆试错的空间与责任。没想到因为遭遇太多的阻力而最终陷入滞缓。

  当时先是许多被列为试点的单位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要求取消自己的试点,接着一些被划定为企业、不再享有财政拨款的单位开始集体抗议,要求恢复其事业单位身份。在教育系统推进取消行政级别、按事拨费时,又引发了众多幼儿园教师的不满甚至是群体性事件。

  接踵而来的是来自上层的压力,与当时上达天听的改革空间不同,深圳改革办只是一个副局级单位,没有更多的权力协调各方利益。在深圳四届人大常委会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审议上,多位委员提出,改革不能为了改革而改,应该评估效果和问题,也有委员提出,改革方案的设计没有征求各方意见,缺乏意见表述平台,需要重新反思。

  2008年开始,改革办再次被一分为二,在市政府序列被纳入发改局改革处,在市委序列则被纳入政策研究室,与政研室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架构,并沦为研究机构。

  两年后的2010年9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庆典上发表了“勇于变革”的谈话,号召深圳“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8个月后,也就是2011年5月,深圳市体制改革办公室再次“复出”,并由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思平分管全市改革日常工作。学者出身的张思平,曾经担任广东省体改委主任。

  如今谨慎

  据现任深圳改革办主任乐正介绍,2011年年中“扶正”的改革办,首要工作是草拟年度改革32项计划。由市委常委审议通过后,改革办的主要工作就变为推进这32项改革,当中不乏财政预算公开、公车改革、户籍管理体制等敏感项目。近半年的推行,改革办并没有公布改革进度。

  原国家体改办副主任杨启先曾经感慨:“改革的深化并不取决于是否专设一个体改部门,关键是看决策者是否真想推进改革。”张思平也曾表示,“改革要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比保发展保稳定更难”,改革办不能成为空的、挂着名的机构。

  “近期会公布医改、社会组织等改革进展情况。”改革办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深圳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市委基本同意按照设立法定机构的方式,成立市医院管理中心,从而推动深圳公立医院管办分离。除此之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始挂牌运作,深圳市政府的目标是将其打造成公立医院改革样板。另外,取消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医药分开等方面,深圳也已经开始尝试。

  2011年深圳出台了《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对工商登记类、社会服务类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政府17个部门转移委托了100多项职能和事项。统计表明,目前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000多家。

  “因为有些问题涉及各方利益,需要平衡协调。”深圳改革办的内部人士透露,现在改革办有些工作是直接汇报给市长与书记,再以改革办的名义召开各部门的会议协调推行。“与前些年相比,深圳改革的跨部门协调能力实际上有所增强。”

  尽管如此,与之前的大胆相比,改革办明显谨慎许多,“有些利益关系已经形成惯性,在没有协调清晰的情况下,贸然公开某些改革措施只会搞砸事情。”上述人士认为,“相比之前,改革方案的设计应该更严谨、更全面。疾风骤雨式的改革反而不利于改革的推行。这对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