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张集善学习卡开启新平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4 10:03 来源: 华夏时报“让我们有勇气去追梦”
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家住哈尔滨市的残疾姑娘晓彤,每天都要拿出一小时上自考365网学习,本来她所登录的网站是正保远程教育旗下的收费网站,但因为她有一张集善学习卡,就可以免费在网上充电了。
集善行动、启明行动、助听行动、助行行动、助学行动、信息无障碍行动、助困行动七个项目组成的“集善工程”,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品牌。去年12月,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了价值3000万元的集善学习卡,成为助学行动的重要项目之一,同时弥补了资助残疾人成人教育的不足。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国家5A级基金会之一,正保远程教育网是国内第一大网络教育机构,远程教育行业的领跑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邢建绪认为,两家联合发起的集善学习卡项目,将是一个资助残疾人教育的新平台、新起点。
用力追逐梦想
晓彤正在为参加今年7月份的自学考试而紧张复习,痛苦和磨难更加坚定了她追梦的信念,自考成为她冀望改变命运的重要一步,一些残疾朋友的成功事例一直激励着她。
家住四川泸州合江的王烨,自幼双目失明。2007年,王烨放弃了自己从事了5年多的按摩工作,希望通过自考完成大学学历,以此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仅有初中学历的她,通过4年努力,靠“听书”完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12门课程的自学考试。
王烨的切身感受是,虽然国家、社会给予了盲人很多关爱,但对于盲人而言,就业渠道仍相当狭窄。在拿到自考毕业证后,对于自己的人生,王烨也有了新的规划,她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教师,专门教授盲人学生学习盲文和英语。
其实,残疾人朋友心中都渴望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所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一直把重视残疾人教育、帮助残疾人提高文化素质作为工作重点。2002年,该会发起了“扶残助学春雨行动”,资助中西部地区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是由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完成学业。香港无国界社工向该会捐赠,在四川都江堰有爱学校内建立心理辅导室。为校内残障学生、教师团队及家长们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辅导。2011年全国助残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启动了“我送盲童一本书”公益项目,向公众筹集善款,帮助贫困盲童在阅读中成长,用知识改变命运。
此次集善学习卡项目得到了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的大力支持并组织实施,项目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管理。2万张集善学习卡由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派发到各地就业服务中心,再由各级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培训管理员将学习卡发放给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残疾人手中,并帮助他们开展学习。同时,还有1万张集善学习卡通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工作合作网络,发到需要教育指导的残疾人手中,确保学习卡真正发挥效用。正保远程教育另外还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60个学院代码,帮助基金会工作人员有选择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完善配套服务
按照集善学习卡项目计划,有1000张集善学习卡发放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当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景清介绍,之前因为身体和文化素质的原因,残疾人找工作比较困难,而那些后期参加过教育培训的残疾人,相对而言就业范围放宽了很多。他认为集善学习卡将对残疾人就业产生一定积极作用,但数量上还不能满足需求,他们此次选择先在市区中具备学习条件的残疾人开展。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残疾人总数的43.29%。另据报道,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培训,很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难以脱贫致富。“十一五”期间,中央安排了266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对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残疾人技能培训,但存在培训项目少、效果差的问题,培训后安置就业的配套服务也不到位。
一些用人单位依法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偏见。另外,残疾人就业的需求与残疾人数量增多、素质不高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2011年6月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为8300万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和就业等进行了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启动城镇百万残疾人就业工程,力争实现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建立起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启动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项目,让5万名残疾人就业指导员接受培训。
集善学习卡包括会计、医学、建设工程、法律、外语等10项教育分类。哈尔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兰英认为,残疾人朋友要想就业,提高自身素质是必经之路,很多残疾人朋友需要学习技能,集善学习卡中的教育内容对他们很有帮助。哈尔滨市每个社区都有残疾人联络员,他们也需要学习提高素质。她建议今后有关远程教育内容更丰富和有针对性,更贴近残疾人职业技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