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是为了感恩社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本报记者邓隆飞 通讯员徐少明
日前,武汉黄陂祁家湾街蔡桥村上百位老人再次收到了本村青年江春华捐赠的年货及过冬物质,这些老人身上的棉衣是去年江春华捐赠的,他们每人还收到了300元的代金券,像这样的慈善活动,江春华已坚持了13年。
江春华,1963年出生,武汉市洪山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副主席、武汉卓刀泉综合市场党支部书记,致富后的他不忘回报社会,他先后捐款10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起初很多人质疑他在“作秀”,但他用默默形成的“惯例”有力回击了传言,并带动身边企业家加入公益行列。这个从小受苦受难的青年企业家告诉记者:对老人好一些会让自己心安,做慈善是为了感恩社会。
做慈善是从自己创业那天开始的
47岁的江春华忆起青少年时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他来自黄陂祁家湾街蔡桥村大江湾,14岁时,在村里担任妇联主任的母亲因积劳成疾,离他而去。随后他就跟随父亲来武汉定居,早早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为了生计,他开过商店,扫过马路,烤过羊肉串,做过泥巴匠……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他,反而锤炼了他的品性。
1998年,武汉卓豹路上不允许露天经营夜市,江春华看准机会,拿出辛苦攒下的钱与两名朋友合伙办起市场,经辛苦经营,该市场现已有400多个商铺,从业者千余人。
因市场结构相对松散,作为市场支部书记的江春华,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从创业的那天开始,慈善的意识就根深蒂固。12年来,万家团圆的除夕,他都会在市场巡逻、值班,只为让老家在外地的保安与亲人团聚。他还让食堂把热腾腾的炸丸子、炸鱼块等,送到不能回老家的经营户那里。
前些时,一名经营户的儿子不幸患白血病,江春华带头捐款,并发出“少抽一根烟、少喝一杯酒”的倡议,经营户纷纷将100元、10元、5元送来,虽只是杯水车薪,但温暖了遭遇不幸的经营户的心。而几年前,一名女业主为救重病的男友决定转让门面,江春华得知后,委托办公室主任孙国雷等将捐款送到医院,感动得当事人热泪盈眶。
致富不忘乡亲
致富后的江春华深知贫困的滋味,决定要回馈社会。2006年3月,他得知家乡父老没有文化娱乐的场地,便投资50多万在村里一个废旧闲置的场地上搭建起了戏台。后来他发现家乡吃水困难,又投资了两万多元,在原有几乎成了垃圾塘的基础修建了标准池塘。自此,江春华的公益事业就从未停过。资助贫困学生、为灾区捐款、帮扶媒体报道的弱势群体、慰问伤残军人……除了正常工作,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公益慈善事业。
当初,亲戚朋友甚至合伙人都认为他做这些没有回报的事“太傻”,更有人质疑他在“作秀”,但他“固执”地将帮扶坚持至今,并已形成“惯例”:春暖花开时,他接老人们到木兰山、东湖一日游,全程请医护人员陪同;酷暑天,就为全村孤寡老人、残疾人送去绿豆、红糖等;到了冬天,他惦记着村湾里6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新棉衣、暖手袋;春节前,又为每家每户送鱼、送肉。每年农历小年,他把全湾数百名老少妇孺接到他在当地开办的山庄免费游玩一日,成了当地有名的“敬老宴”。
不仅自己投身公益,他还会积极带动身边人来贡献一份力。2011年2月份,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名1岁零8个月的小孩子被硫酸烧伤,家里无力支付昂贵费用。他当即到医院向患者家属捐助了1万元。回来后,他立刻在综合市场里发起了爱心募捐活动,号召所有的经营户献爱心,两天后共募集到2.76万元善款,送到了受伤小孩的母亲手里。从此,大市场里的许多商户被他感动,也时常做些帮助人的事情。
慈善是为了感恩社会
“我是穷娃子出身,做点慈善一是想致富后回馈社会,温暖一方人;另一方面,也是想带动身边致富的人也能积极帮扶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江春华道出他做慈善的目的。“做善事不是作秀,坚持做才是检验是否作秀的标准,我会继续我的公益事业。”
从黄陂出来这么多年,江春华依然不忘家乡人。2007年5月,他受到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的启示,回到家乡投资兴建一个集休闲、养殖、垂钓的农庄,解决100多人的就业。他还想回家乡办工厂,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增加村民的收入。看到村里有一位弱智村民,家里贫寒,没有经济来源,江春华主动承担起他的生活费用,每年还为他添置生活用品及衣物。
记者在卓刀泉市场看到墙上有这样一段话:有一种爱无需回报,那是奉献;有一种爱无需言语,那是感恩;有一种爱永无止境,那是大爱无疆;有一种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那是天使的爱。写这段话的是一个普通的市场经营户,江春华的慈善事业已从一个企业的感恩行动变成一个群体的慈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