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股指低迷是否新股发行惹的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7 01:4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林采宜

  2011年12月31日,上证指数收于2199.42点,全年跌幅为21.68%;深成指则收于8918.82点,全年累计跌幅达到了28.41%。整体来看,刚刚过去的2011年,A股跌幅列在全球十大证券交易所榜首,也是历史上除2008年和1994年以外最深的年度跌幅。

  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地区IPO募资金额为2861亿元,再次超过美国,位居全球首位。我们知道,证券市场的功能就是为资金和证券的流动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制度安排。新股发行本质上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发挥作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资产货币化、货币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使得社会资金流向收益较高的行业、企业、项目。在这里,货币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市场上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响:新股发行节奏太快,股票供过于求,如同资金抽水机,抽干了市场资金池子。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市场的资金池子究竟有多大?新股IPO和配股、增发是否足以影响资金供求,导致资金面的干涸和股指的下沉?

  由于将近八成的新股在网上发行,目前散户仍是国内股票市场重要的投资主体。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即使不考虑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量,我们初步估算,个人投资者可用于股市的潜在资金就达到了2.49万亿元(见附表),而2011年我国IPO融资总规模为2861亿元,即使考虑其上市初期换手后获得20%的增值,吸纳的资金量也仅有3433亿元。

  可见,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不是池子,而是数以万亿的汪洋大海,新股IPO这个抽水机,不仅不会造成资金池子干涸,连影响资金水位刻度的能力也都是微乎其微。真正的“水泵”是市场信心,它能把资金从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及活期存款中转移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股市,也可以把A股市场上的资金收回、转向各种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存款甚至黄金、艺术品及其他各种投资。

  其次,从新股申购所吸引的资金规模及上市的价格走势也可以看出,上市股票的供给并非超过市场的资金承受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尽管二级市场持续下跌,但一级市场新股热度不减。新股申购的网上中签率为2.27%,网下中签率为11.51%。可见,追逐新股的资金仍然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新股募集的资金规模,“承难销易”仍然是目前新股发行的基本现状。

  虽然2011年上市新股的破发率比2010年有所提高,但市场交投仍然比较活跃,单个新股的平均成交额为5.14亿元,其中主板市场的平均成交额14.36亿元,中小板市场平均成交额5.49亿元,创业板平均成交额4.21亿元。2011年,沪深两市总共有281只新股上市,其中,沪市主板上市38只,深市中小板上市115只,创业板上市128只。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为32.25%。

  第三,从新股发行的定价结果来看,2010和2011两年间,沪市主板64只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7.55倍,深市中小板319只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8.53倍,创业板245只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9.49倍。目前国内新股发行采用的基本上是累计订单询价制度,价格是对市场供求最好的解释,尽管网下配售比例较低可能一定程度上会推高新股定价,但如此高企的发行价格还是能充分说明新股IPO供不应求。中国股市离西方成熟市场的“承易销难”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另外,从纽约、伦敦、香港等国际主要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分析来看,IPO融资总额和股市行情趋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见附表)。

  从单个交易所的融资规模来看,2011年香港交易所的IPO募资总额达2566.3亿港元,居全球首位,高于上证所和深交所。但从数据图表来看,其IPO募资规模和节奏和恒生指数之间也没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综上所述,2011年中国股市的点位的确在层层下探,但原因不是因为新股IPO导致的资金不足,“扩容导致股市低迷”是个伪结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