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暴利惹争议 利率市场化犹如“长征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8 21:4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在“银行利润高至某大型银行负责人不好意思公布”之后,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就“银行业利润高于石油业和烟草业”公开表态,再度引爆银行暴利的讨论。
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人均利润近40万元。据此,陈永杰估计,2011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会超过1万亿元,人均利润会超过50万元。
传统的存贷差以及新增加的手续费被认为是银行业高额利润的来源,尤其是在通胀高企不下、信贷紧缩的2011年,息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据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孟勤国调研发现,在近7年的时间里,商业银行列出的收费项目增加了10倍。
仅负利率一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计算,2011年负利率在3%左右,全年存款居民财富转移就达到9000亿元。
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东方证券银行业高级分析师金鳞认为,银行目前高利润的状况具有周期性和阶段性,不能长期持续,在银行风控能力提升的情况下,紧缩的调控政策变相地提高了银行的议价能力。
据悉,在2011年上半年12家上市银行公布的4244.47亿元净利润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就有2057.43亿元,几乎占到了净利润的半壁江山。
对于民众所指向的名目繁多的手续费,金鳞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费率市场化和自由化是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方向,一旦实施费率管制将会退回到行政管制时代。
有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以手续费及佣金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营业收入的40%至50%,而中国银行业的这一数据长期以来只占15%左右。手续费的增长表明我国的银行业已经向成功转型迈进了。
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更多内业人士认为,银行的垄断地位是银行暴利形成的根本原因。易宪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的信贷运作机制造成了严重的财富转移与掠夺机制。
易宪容呼吁,在放松对银行数量控制的同时,政府更要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以尽快提高国内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努力降低负利率。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众多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一枝独秀”引起了广泛的质疑。作为服务性产业,银行业在为实体经济金融“输血”的同时,也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抽血”的弊端。
比如,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1年前三个季度仅实现利润3.68万亿元,人均利润不到4万元,除去个人所得税,人均净利润不过3万元。以此计算,银行的人均净利润是工业企业的12倍。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业内人士呼吁已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未任何实质性的进展。金鳞指出,银行业的高利润也与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竞争对手较少有关,然而出于对金融风险的重视,近期结束的全国金融会议并没有涉及到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央行今年宣布即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但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措施——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和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并未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