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奥迪:从“第二故乡”到“第一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0 02:0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刘霞

  在仅有2.7万人口的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小镇内卡苏姆,Felix每天早上都要穿过内卡河,到奥迪工厂上班。

  作为一名焊装工人,Felix的工作并不繁重,作为专门生产奥迪高端车的工厂,内卡苏姆工厂拥有较高自动化的生产线。以一条A8车型生产线为例,自动化程度达到了80%以上,大部分焊接组装工作已可以由机械手臂完成。

  “生产线几乎饱和了,但仍然供不上全球市场的需求。”几个月前,Felix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根据奥迪集团官方提供的数据,如此高的自动化使得A8、A8L的日均生产数量可达160辆,其中62%到了中国消费者手中。

  在奥迪集团近期的策略中,欧洲、美国甚至印度市场几乎是全线出击,而在产能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产品资源仍然主要向中国市场倾斜,这种策略并不奇怪。

  2009年,中国市场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奥迪最大海外市场,中国被奥迪视为“第二故乡”。两年后,中国市场销售奥迪汽车313036辆,超过德国本土,成为后者全球的最大市场。

  中国市场为奥迪实现全球130万辆的销量作出巨大贡献,奥迪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不俗业绩,与一贯采取的重视中国市场的策略密切相关。

  “我们每引进一款车型都会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本土适应性研发,以保证每一款车都能被市场认可,并保持有质量的增长。”已在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任副总经理长达8年的张晓军这样告诉本报记者。

  进口车尚且如此,国产车更甚。张晓军坦言,奥迪在中国成功的秘密在于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

  短短5年便卖出20多万辆的国产奥迪A6便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1999年9月,奥迪A6在一汽-大众下线,它比“全球版”A6轴距加长了90毫米,整车增长约100毫米,是中国第一款加长的高档轿车。

  该车刚一上市,便以宽敞的后座空间受到市场追捧。即便最近几年宝马、奔驰、沃尔沃等竞争对手同样在中国推出“加长版”同级别产品,但奥迪仍然占据该细分市场近40%的份额。

  今天的成功并非没有波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十几年前一汽-大众奥迪公司中方高层的“孤注一掷”。在回忆当时加长国产A6车型的研发过程时,一汽-大众奥迪平台经理于秋涛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

  当时,中德双方还处于引进A6车型的谈判阶段,中方提出要打造一款“加长版”中高级车,但德方认为,A6的车内空间足够块头大的德国人使用,怎么瘦小的中国人反倒认为不够用了?

  更何况,对原型车加长意味着要动轴距,意味着二次开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资金、时间和人力投入。这是否值得,德方犹豫了。

  而一汽-大众坚持奥迪A6必须“加长”,轴距要加长,整车也要加长。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90%的汽车拥有者出行时是坐在汽车后排的。

  一位在德国奥迪总部工作的工程师十分不理解中国人的想法,后来,他的上司给他提了个建议,每天由他妻子送他上班,而他和孩子一起坐在后座上。两个星期之后,这位工程师终于理解中国人对加长的坚持。

  虽然这个小故事并非德方改变固执想法的全部原因,但起码反映出奥迪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尊重本地市场的企业策略。

  “‘全价值链本土化’模式使我们的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使我们能够精准把脉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给我们带来了国产化的成本优势,并在研发、采购、生产和营销上,积累了无法复制的本土化优势。”张晓军告诉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